过刊目录

  • 2012年, 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7-13
      

  • 全选
    |
  • 李 远1, 赵 檀1, 王睿辉1,陈景堂1, 刘桂茹1, 温树敏2, 谷俊涛2
    2012, 35(4):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选用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86对多态性微卫星 (SSR)引物,对建国近60年以来在河北省审(认)定的12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6对 SSR引物共检测到296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2~7个(平均3.83个),以B基因组具有最高的平均等位基因数(3.94),A(3.81)、D(3.78)基因组次之;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94~0.877(平均0.573),3个基因组的PIC 值顺序依次为B基因组(0.593)>D基因组(0.579)>A 基因组(0.528)。125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09~0.909(平均0.615),基于遗传相似系数 (GS)的聚类分析得出,供试小麦品种在GS 值0.52处聚为3类,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的114份品种(91.2%) 被聚为1类,表明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宽。
  • 卜冬宁, 李瑞奇, 张 晓, 李雁鸣
    2012, 35(4): 6-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kg/hm2 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 (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 减小,而开花20d以后的 LAI显著增大。小麦旗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kg/hm2 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kg/hm2 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 李向文1,2, 王 红2, 张爱军2, 张瑞芳2, 周大迈2
    2012, 35(4): 13-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片麻岩新成山地土壤上,设置0,120和300 kg/hm2 3个施氮量,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在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50%有机肥50%尿素(用Y表示)和100%尿素(用N表示)2个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谷子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与不施氮肥处理(CK)相比,各施氮处理的谷子产量均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达到120kg/hm2 时产量达到最高,之后施氮量提高到300kg/hm2 谷子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从0~60cm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的差异可以看出:在相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0~40cm土层变化最明显,有机肥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以协调土壤氮素的供应, 显著降低土壤NO-3 -N的含量。
  • 张 帆, 谢建治
    2012, 35(4): 19-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白洋淀底泥为栽培基质,用室内栽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下,蓖齿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及其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等级的提高,蓖齿眼子菜生长性状良好,且生物量及其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当水体中总氮浓度高于10mg/L时,蓖齿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3.06%;对总磷的去除率呈递减趋势,水体总磷浓度低于0.9mg/L时,蓖齿眼子菜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6.63%。同时提出更加优化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途径。
  • 安红艳, 龙怀玉, 张认连, 雷秋良, 穆 真
    2012, 35(4): 25-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 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 范龙泉1,2, 胡新明2, 赵进峰2, 高洪波1, 潘映红2
    2012, 35(4):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域1号’甜瓜苗期根系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TCA/丙酮沉淀法、Tris/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及SDS/酚提取法提取总蛋白,进行SDS电泳和双向电泳分离,扫描后的胶图利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6.01 软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胶图总点数、匹配点数和差异蛋白点数。结果表明:Tris/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得到的总蛋白含量最高;TCA/丙酮沉淀法分离得到的蛋白条带和蛋白点数最少,且对分子量较高的偏碱性区域的蛋白提取效果差,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明显丢失了较多的蛋白。因此,进行甜瓜幼苗根系总蛋白质组分析时,可采用后2种方法,其中Tris/酚抽提法更简单易行。
  • 李艳霞, 管志坤, 赵建军, 申书兴, 王彦华
    2012, 35(4): 37-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结球甘蓝-大白菜异源三倍体与二倍体结球甘蓝回交的方式,从回交后代BC2 中获得了1株2n+1非整倍体植株。经细胞学和SSR鉴定分析,确认该2n+1植株为结球甘蓝8号初级三体。通过对8号初级三体植株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测定,明确了其额外染色体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34.74%和6.17%。
  • 梁春莉1,3, 赵 锦2, 刘孟军1
    2012, 35(4): 4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个枣品种单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花粉发芽特性、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花粉发芽率的影响及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猗梨枣’初开期花粉发芽率最高,‘苹果枣’、‘晋枣’、‘辣椒枣’在蕾黄期花粉发芽率最高。在烘箱35℃烘干12h与日光灯照射干燥12h的花粉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在常温放置下的花粉发芽率。人工授粉后,‘冬枣’和‘雄性不育1号’(MSN1)的坐果率(吊果率)分别达102.5%、 88.1%,显著高于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的对照(分别为33.6%、24.3%);‘雄性不育1号’人工授粉后的含仁率 (50%)亦显著高于自花授粉的对照(0);单一花粉(‘临猗梨枣’)和混合花粉(‘苹果枣’、‘晋枣’、‘辣椒枣’)的授粉效果因品种而异。不同授粉方式对‘雄性不育1号’(无花粉)的吊果率和含仁率影响很大,点授花粉后的吊果率为88.1%、含仁率为50%,均显著高于液体喷粉。花粉育性很低的‘冬枣’成熟花粉粒形状多为椭圆形, 萌发孔1个;‘雄性不育1号’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后,出现未成熟花粉粒退化消失现象。
  • 龚新明, 高曼曼, 关军锋, 张 锋, 刘 媛
    2012, 35(4): 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雪花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室温(25±2)℃条件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500,1 000,1 500nL/L)处理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率,推迟乙烯生成高峰的出现。较高浓度的1-MCP(1 000,1 500nL/L)处理明显保持较高的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及果皮叶绿素含量,延缓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但对果肉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1-MCP(1 000,1 500nL/ L)处理还明显减少果实腐烂和果心褐变,降低果心中酚类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维持果心中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这表明1-MCP处理能保持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较好的品质,延缓果实的衰老。
  • 陈红霞, 邵建柱, 孙建设, 乔雪华, 曹晓凤
    2012, 35(4): 5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田间苹果成龄树为试材,设计合成了扩增目的片段为273bp(ASGV)、358 bp(ACLSV)和432bp(ASPV)的3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影响RT-PCR体系的主要参数进行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一步多重RT-PCR体系可以实现对3种主要潜隐性病毒的特异性检测;通过对田间多个样品的检测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都很高,并缩短了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冀志蕊1, 赵绪生2, 王树桐1, 胡同乐1, 杨军玉1, 王亚南1, 曹克强1
    2012, 35(4): 5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田间样本RT-PCR检测方法以及揭示我国ASGV 的发生情况,本研究以染病的苹果组培苗为试材,对ASGV 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对我国苹果产区ASGV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引物ASGVS 特异性最好,优化的RT-PCR 检测体系能够在4,7和11月份检测果树树皮组织的带毒情况,灵敏度达到能够检测2.5×10-2 μg新鲜样本,适于苹果ASGV田间样本检测。通过对我国苹果产区ASGV的检测发现,被检测的13个省(市/区)苹果上几乎都有ASGV发生,只有甘肃省泾川样本未检测到该病毒,采集的327个样本带毒率达73.7%。
  • 李珊珊, 郭晓军, 张爱民, 贾 慧, 朱宝成
    2012, 35(4): 6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猪场采集土样,经过初筛、芽孢鉴定、感官法等步骤,筛选出9株有一定除臭能力的产芽孢菌株,对筛选出的9株菌进行分解利用NH3 和H2S能力的检测,最终得到1株有较强除臭能力的芽孢杆菌Z-22。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Z-2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NH3 的去除率为29.2%,对H2S的去除率为52%,具有明显的除臭效果,为微生态发酵床的研究提供了微生物种质资源。
  • 辛媛媛, 侯美玲, 郝志敏, 董金皋
    2012, 35(4): 7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黄顶菊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HJ5,是一株具有拮抗玉米大斑病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发现,HJ5菌株通过产生并分泌某种胞外物质发挥拮抗活性。为了增强HJ5菌株发酵产拮抗物质的能力,对HJ5 菌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子试验以及正交试验,从而确定了HJ5菌株发酵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葡萄糖作为碳源、1%大豆蛋白胨作为氮源、0.01%MnCl2 作为添加无机盐,初始pH 为8。对HJ5菌株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50/250mL的装液量、2%的接种量、28℃180r/min振荡培养66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较基础培养基,HJ5菌株拮抗活性增强了近1倍。
  • 夏丽琴1, 王亚南1, 苏艳超2, 王树桐1, 胡同乐1, 曹克强1
    2012, 35(4): 75-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获得大量高活性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XF1分生孢子,并探索XF1分生孢子的保存条件,为后续生防测试提供材料。本试验测试了5种不同培养基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量与分生孢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培养基中,黄豆浆培养基在3个测试指标(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孢子活力)中有2项(产孢量、孢子活力)均表现为最优,其余1项(菌落生长直径)也仅次于最优处于第2位。综合测评,黄豆浆培养基(12d长满全皿,其单位面积产孢量为47.93×105 个/cm2,孢子萌发率平均值为96.02%)有利于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快速大量生成并且保持很高活力。经抽滤干燥的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在 4℃黑暗条件下进行了1年的保存,其萌发率仍然能达到86.57%,是一种较好的分生孢子保存方法。
  • 刘 彬1, 李瑞军1, 郭 巍1,2,3, 孙伟明1, 赵 丹1, 单 鸣4, 徐大庆2
    2012, 35(4): 80-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围食膜几丁质结合蛋白SeCBP66氨基酸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缺失信号肽编码区围食膜几丁质结合蛋白的基因△(s)-secbp66。将△(s)-secbp66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和pPIC9K,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和毕赤酵母GS115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将△(s)-secbp66克隆到质粒 pFastBacTM,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构建重组Bacmid,转染昆虫细胞系Sf9及BTI-TN-5B1-4(HighFive)从而在昆虫细胞系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SeCBP66在原核细胞中未见表达,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产物呈弥散状,而在昆虫细胞系中则能稳定的表达116kDa的特异蛋白。
  • 陆 苗, 范 凡, 杨小凡, 张胜杰, 魏国树
    2012, 35(4): 85-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明暗适应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该蛾复眼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 单个复眼的小眼数约为1 950;(2)每个小眼主要由角膜、晶锥、小网膜细胞柱、视杆和基膜组成,其中角膜、晶锥、小网膜细胞周围环绕着由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分泌的初级虹膜色素颗粒和由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分泌的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基膜处分布有基膜色素颗粒,且密集的气管穿过基膜进入网膜区;(3)明适应时,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向视杆远心端移动,覆盖整个小网膜细胞柱区域;暗适应时,次级虹膜色素颗粒逐渐向晶锥方向聚集, 分布在各晶锥周围和小网膜细胞柱的远心端。结果表明:印度谷螟成虫复眼为典型的重叠像眼,其主要通过色素颗粒发生纵向位移来调节对光的吸收,以适应外界光环境的变化。
  • 赵广珍1, 贾 青1,2, 张翠翠1, 雷 娜1, 冯安学1, 邢增喜1
    2012, 35(4): 90-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yoD 基因家族能促使肌肉转化,影响着肉质品质。为了研究MyoD1 与肉质性状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 技术分析杜长大三元杂交猪MyoD1 基因第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了将第1外显子(长630bp) 全部扩出,故将第1对引物设在MyoD1 基因的5′UTR上。结果显示:MyoD1 基因5′UTR的119bp处发现G>A的突变,第1外显子387bp处发现C>T突变,经检测这2个突变均为AA和AB基因型,2个变异位点在群体中都是AA型为优势基因型,且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5′UTR上的突变对猪肌肉的肌内脂肪和pH 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在第1外显子上突变对本试验所研究的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
  • 王克宁, 刘聚祥, 姜富成, 刘 静
    2012, 35(4): 9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主要检测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盐酸阿比朵尔、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对猪圆环病毒的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使用PK-15细胞建立抗猪圆环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然后计算病毒的抑制率。结果显示: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盐酸阿比朵尔、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7种药物的治疗指数分别是124.9,33.8,33.1,13.8,4.1,4.6,5.0。结果表明7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对猪圆环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而且金刚烷胺和黄连的效果最显著。
  • 褚 军1, 薛晓阳1, 刘 颖1, 陈立功1, 张宝贵2, 董世山1
    2012, 35(4): 100-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cavity fluid,ABF)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揭示 ABF对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GAPDH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BF对3T3-L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 000μg/mL的ABF明显降低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3T3-L1分化过程中加入1 000μg/mL ABF可增加细胞的凋亡。表明一定浓度的AB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提示ABF能够抑制前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可能具有调控脂类代谢以及控制高脂血症相关疾病的潜力。
  • 王 洋1, 纪姝晶2, 毛文岳3, 王珊珊4, 崔 同1
    2012, 35(4): 104-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葵花籽蜡、牡丹籽油中的不皂化物进行了GC-MS分析,色谱条件:Agilent HP-5柱(250μm ×0.25μm ×30m);氦载气,流速1m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柱温:240℃保持1min,以20℃/min速度升至 300℃,保持15min;进样口温度:320℃;辅助加热300℃,质谱分析条件:全扫描,扫描范围:m/z14~600。结果表明:葵花籽蜡中含有二十二烷醇、十八烷醇、二十四烷醇、二十八烷醇以及谷甾醇,其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为 288μg/g。牡丹籽油中含有谷甾醇、角鲨烯、γ-VE、1,2,3,4,4a,10a-六氢-6-羟基-1,1,4-三甲基-7-(1-甲基乙基),9,10-菲二酮、岩皂甾醇以及2,4-亚甲基-9,19-cyclolanostan-3-醇。
  • 刘书静, 李云鹏, 王彦恩, 马晶军
    2012, 35(4): 108-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出了 Zr-MCM-41 分子筛,将其在硫酸溶液中浸渍得到了具有酸催化作用的SO 2-4 /Zr-MCM-41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乳酸乙酯。探讨了对乳酸乙酯收率的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锆硅摩尔比为0.05,在100℃条件下微波晶化2.5 h,焙烧温度 550℃,酯化产率86.2%。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再活化使用,产率仍达80%以上,且易分离,不污染环境。
  • 肖 珂1, 段晓霞2, 高冠东3
    2012, 35(4): 111-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研究使用图像特征检测猪肉新鲜度的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猪肉图像进行消噪和图像分割处理,从背景中分离出猪肉样本图像用于进一步处理;提出颜色区域比作为检测猪肉新鲜度的图像特征,使用聚类算法检验图像特征与新鲜度的相关性,并计算出分类阈值用于新鲜度检测。经试验验证颜色区域比与猪肉新鲜度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且本方法能够实现对猪肉新鲜度的检测和分类。
  • 孙彩云1, 李 芝2, 宋 云3
    2012, 35(4): 114-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由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酸性水解法制备乙烯基POSS。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盐酸用量对乙烯基POSS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改变对乙烯基 POSS的产量影响显著,盐酸用量的改变对乙烯基POSS的产量无明显影响。乙烯基POSS制备的最佳条件为: 反应时间为9h,反应温度为65℃,加盐酸量为6mL。采用红外分析和核磁共振对乙烯基PO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分析了乙烯基POSS的热性能,空气介质中乙烯基POSS在800℃的剩炭率为68.5%。
  • 张玉新1, 齐鸿志2, 么 炜1
    2012, 35(4): 118-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插值算法在图像处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双线性插值的原理,分析了浮点运算对算法效率的制约,提出了通过把像素值放大一定倍数转换浮点运算为移位运算的算法加速方案,重点设计了插值加速算法,然后对加速算法的运行效率和图像质量进行了对比测试,证实了加速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插值效率,可以在实时系统中广泛应用。
  • 陶 佳1, 沈红岩1, 高冠东2
    2012, 35(4): 123-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林业资金投资变化的定量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利用滑动时间窗口方法将历年林业资金投资数据构造成时间序列,将其做为数据样本集并由改进支持向量机加以训练以得到预测模型。通过某省近20年的林业资金投资数据实验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预测方法相比,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明显提高了投资变化预测精度。
  • 王学刚1, 杨素林2
    2012, 35(4): 127-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数字图像的特点,在构造复合混沌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密算法:首先将4个高比特位和4个低比特位拆开形成2个新的图像,新图像中每个像素只有4比特;然后利用复合混沌系统分别置乱这2个新图像中像素的位置,并分别对它们进行替换和扩散;再后将高、低平面的数据对应组合形成8比特每像素的图像,并用混沌序列中后续的数值对8比特的像素进行代换和扩散。如此迭代2轮,最后得到密文图像。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易于并行实现的特性,密钥空间大,敏感性强,符合密码学的混淆、扩散原则,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