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2年, 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 全选
    |
  • 王朝东1, 李迎春2, 王西志1, 刘会玲1, 彭正萍1
    2012, 35(6):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目前土壤钾素供应不足已成为部分地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因子之一,充分利用作物高效吸收土壤难溶性钾的能力,对提高土壤钾素和钾肥利用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玉米钾营养高效基因型‘豫玉23’和钾营养低效基因型‘兴农998’为供试作物,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低钾胁迫对2玉米品种生长发育、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钾相比,低钾处理的2玉米品种总叶面积、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植株钾累积吸收量均降低;根长增大,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下降;吸K+ 能力和K+ 亲合力增大,根系解剖结构导管数目、木质化程度、中柱所占比例、中皮层细胞空腔直径均降低。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缺钾时,钾营养高效的‘豫玉23’生物量和钾含量均大于钾营养低效的‘兴农998’,主要在于前者具有较大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活跃的根系活力、较强的吸K+ 能力,较好的根系结构,有利于低钾环境中有效地吸收钾。
  • 周会欣, 郑嫚嫚, 王翠芬, 李在峰, 刘大群
    2012, 35(6):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苗期抗病基因推导,进一步利用FHPQ接种‘烟农15’和‘Thatcher’、‘ARCIN’和‘郑州5389’杂交得到的F2 代群体进行抗叶锈鉴定,并进行标记筛选,明确‘烟农15’和‘ARCIN’中的抗叶锈病基因,并找到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这2个品种对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为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 F2 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1,表明这2个小麦品种的抗叶锈病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标记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与5DL染色体上与Lr1 共分离STS的标记紧密连锁。结合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表明这2个品种均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1。
  • 史祥宾, 孙永江, 高荣广, 马振强, 翟 衡
    2012, 35(6): 1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施肥量和负载量双因素、低、中、高3水平的设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施肥量与负载量对‘巨峰’葡萄产量、品质及贮藏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单穗重随负载量的增大逐渐减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产量随负载量的增加显著提高,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每株150g包膜控释复合肥(N∶P2O5∶K2O= 14∶14∶14)施肥量的果穗大小和果实品质受负载量的影响较大;当施肥量提高到200 g/株时,低、中、高负载处理总糖含量比每株施150 g分别提高了19.27%、39.20%和12.80%,花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 85.52%、98.81%和79.45%,枝条贮藏营养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淀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分别为7.45%~57.34%、8.75%~28.13%、16.82%~35.04%和9.82%~30.16%;当施肥量提高到 250g/株时,不同负载量处理的果实总糖含量均低于200g/株施肥处理,产量较150 g处理有所增加,但较200g 处理反而有降低趋势。本研究得出,合理的施肥量有利于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过量施肥不但造成浪费还影响果实品质,建议‘巨峰’葡萄园施肥量以氮磷钾等比例控释复合肥纯量655 kg/hm2、产量控制在30 000 kg/hm2 左右为宜。
  • 马 庆, 赵 瑞, 陈俊琴, 闫联帮
    2012, 35(6): 1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碧龙一号’和砧木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为材料,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对秧苗进行贴接、双砧木断根嫁接、插接、断根嫁接、靠接法处理,通过测定相关指标,研究不同方法对嫁接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断根嫁接显著提高嫁接效率、成活率、秧苗质量及初期产量,在黄瓜商品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见断根嫁接是适合工厂化高效、优质育苗的推荐嫁接方法。
  • 张 芹1, 李保会2, 龙双红3
    2012, 35(6): 2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浸种时间、温度、光照、pH 值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筛选快速打破种子休眠及萌发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GA3 处理能快速打破金莲花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显著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500 mg/L GA3 浸种24 h,保持温度25℃,pH值6~7的光照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
  • 张丽丽, 刘冬云, 赵婵璞
    2012, 35(6): 2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百合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病性及发病因素,采用鳞片接种法测定了9种(品种)百合对枯萎病的抗病性,并对较为抗病的品种‘普瑞头’和易感病品种‘西伯利亚’的盆栽苗进行镰刀菌接种试验,探讨百合枯萎病发病因素。结果表明:9种(品种)抗枯萎病能力的大小为:山丹>‘普瑞头’=‘耀眼’>卷丹> ‘白天堂’> ‘索邦’>‘雪皇后’> ‘西伯利亚’>有斑百合。百合发病的条件为:展叶初期,温度为25℃,相对湿度在80%~ 90%,且镰刀菌的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06 个/mL、放置时间在0.5 h以内时,百合最易发病。
  • 李寿田1,2, 周健民2, 王火焰2, 杜昌文2, 陈小琴2
    2012, 35(6): 3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铵钾磷共施是农业生产中的普遍现象,而铵钾对磷的释放的影响决定着土壤中磷对植物的有效性和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危害性。试验以太湖黄泥土为试材,通过连续提取法,对铵钾磷共处理土壤磷的释放进行了研究, 并对磷的释放动力学进行了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铵磷共处理土壤,随着氯化铵加入量的增加,磷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总量均下降;钾磷共处理土壤,随着氯化钾加入量的增加,磷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总量均增加;铵钾磷共处理土壤,磷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总量介于其间。通过比较不同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 的大小, 磷的释放动力学用零级方程、双常数方程和Parabolic扩散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 刘红彬1,2, 李慧玲1, 李雁鸣1
    2012, 35(6): 3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年生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有机肥的3个水平(腐熟鸡粪 5 250、10 500和15 750kg/hm2)以及与有机肥氮磷钾含量和配比相同的3个无机肥施用水平对荆芥生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间荆芥的株高、茎径及不同器官和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S”形曲线增长。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都促进荆芥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施肥处理的株高、茎径的生长量及根、茎、叶、穗干物质的增加速度都大于对照,且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施用有机肥组(有机肥3个水平的平均值)与无机肥组(无机肥3个水平的平均值)比较,以及有机肥各施用水平与无机肥的对应水平比较,生长初期施用无机肥对株高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大于施用有机肥,生长中后期则施用有机肥的促进作用比施用无机肥更为明显。在施肥量较多时,施用有机肥比无机肥更有利于茎秆增粗(茎径增加),施肥量较少时无机肥更有利于茎秆增粗。
  • 白金顺1, 曹卫东1,2, 毕 军3, 李学敏4, 杨 璐1, 高嵩涓1, 熊 静5
    2012, 35(6): 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在山东省泰安和河北省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新型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大蒜产量、维生素C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S1),普通硫磺粉45kg/hm2(S2)、普通硫磺粉90kg/ hm2(S3)、速效硫肥45kg/hm2(S4)和速效硫肥90kg/hm2(S5)5个处理,泰安点经济产量为蒜薹和蒜头,沧州点为蒜头。结果表明:与无硫对照相比,普通硫磺粉处理对大蒜产量无显著影响,速效硫肥处理有较明显的效果。 S5处理下的大蒜产量在2试验地均表现为最高,其中泰安点蒜薹和沧州点蒜头增产明显,分别增加12.4%和 3.2%。2试验地施用硫肥对大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表现有所不同,泰安点S5显著提高了蒜薹维生素C含量、对蒜头影响不显著,沧州点S5显著提高了蒜头、维生素C含量。施用速效硫肥能提高大蒜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S5增效为最高,泰安和沧州的施硫利润分别增加6 158元/hm2 和2 164元/hm2,产投比分别为29.5 和11.0。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大蒜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大蒜品质,增加大蒜生产效益。
  • 魏 薇1, 韩 晶1, 刘孟军2, 王玖瑞3, 代 丽2
    2012, 35(6): 5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月光枣’、‘冬枣’和‘木枣’为材料,利用培养基MS+麦芽糖20g/L+琼脂5g/L+TDZ 1.0mg/L+ IBA 0.1mg/L+AgNO31.0mg/L,对枣树离体叶片不定芽进行诱导。结果表明:3个品种离体叶片出愈率均达到100%。芽分化培养基附加不同GA3、BA、TDZ时,不定芽发生情况差异明显。培养基MS+蔗糖30g/L+琼脂5g/L+IBA 0.2mg/L+6-BA 0.8~1.2mg/L适宜诱导‘月光枣’叶片不定芽,出芽率和平均出芽数分别可达93.3%和3.53个,且无玻璃化现象。在培养基MS+蔗糖30g/L+琼脂5g/L+IBA 0.2mg/L+6-BA 0.8 mg/L上,‘冬枣’和‘月光枣’叶片不定芽出芽率显著高于‘木枣’,2个品种出芽率均超过了93%,而‘木枣’仅为 66.63%。此外,附加乙酰丁香酮100mg/L可显著促进‘冬枣’叶片不定芽发生,平均出芽数可高达7.30个。
  • 黄秋娴1, 张健强2, 杨新兵1
    2012, 35(6): 5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指标,也已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冀北山地3 种典型林分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死地被物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结果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群落总生物量最大,为189.89t/hm2,落叶松桦木混交林和山杨桦木混交林总生物量差别不大,分别为119.76t/hm2 和117.56t/hm2。3种林分类型不同层次生物量分配比例排序均为:乔木层>死地被物层>灌木层>草本层; 主要乔木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均表现为地下生物量大于地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均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
  • 剪文灏1,2, 刘英华2, 丁国栋3, 高广磊3, 苑丽丽2, 刘昀东4
    2012, 35(6): 59-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基于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植被群落调查,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研究该区山杨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木兰围场林场次生林乔木层共有10个种群,山杨在种群密度和蓄积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是林分乔木层的建群种。林分混交程度较低,混交形式以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为主;次生林内山杨大小比数频率分布较为均匀,但伴生树种大小分化程度差异较大;角尺度频率分布呈单峰状,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林分内伴生种华北落叶松、白桦优势地位较高,大多为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生长、发展潜力巨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具体演替过程还需进一步研究。
  • 王佳佳, 曹克强, 王树桐
    2012, 35(6): 6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Bs-0728是对苹果再植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菌株。为了提高Bs-0728发酵液的活菌数量和抑菌效果,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及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及配方优化。试验中以茄腐镰刀菌FsP4菌株作为指示菌,以抑菌带宽度和OD 值作为评价指标,经测试得到最佳培养配方为:玉米粉 2%,酵母粉2%,磷酸二氢钠0.1%+磷酸氢二钠0.1%;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接种量1mL,装液量30mL/300 mL,初始pH 值7.5,发酵温度32℃,160r/min振荡培养12h。优化后Bs-0728对病原菌的抑菌带宽增加到1.04cm,比初始培养条件下提高了85.7%,OD 值达到0.839,比初始培养条件提高了107.7%。
  • 李建强, 霍静倩, 龚占虎, 张 静, 任承才, 康占海, 张金林
    2012, 35(6): 69-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控制和利用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并发现新的除草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黄顶菊花中提取并分离出一种除草活性很强的成份Ⅱ。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成份Ⅱ对马唐叶片膜透性、叶绿素含量、 β-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自由基、含水量、根系活力的变化,以明确其除草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成份Ⅱ在光照条件下对马唐叶片膜透性、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自由基的影响均高于其在黑暗条件下对这些物质的影响。成份Ⅱ是一种光活化物质,其对杂草的除草活性主要是影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本试验为发现新的除草剂作用靶标奠定了基础。
  • 王 引, 马 卓, 张少华, 李 哲, 何运转
    2012, 35(6): 7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出新型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本试验以棉铃虫为试虫,对6种中草药干粉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干粉对棉铃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中以麻黄的影响最为显著。第5天对试虫的体重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为90.3%;对成虫的繁殖能力亦有一定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产卵历期缩减了 3.7d,平均产卵量减少623粒。用麻黄干粉处理饲料进行饲喂(第5天不换饲料),试虫在幼虫期全部死亡。在麻黄的不同提取物中,乙醇粗提物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最为显著,第5天对棉铃虫幼虫的体重抑制率高达 82.2%,但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间没有显著差异。
  • 谢 晶, 于宏伟, 李 宁, 李靖一, 郭润芳
    2012, 35(6): 8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构建巴斯德毕赤酵母通用表面展示载体,本研究利用DNA重组技术从酿酒酵母EBY100中克隆了与酵母细胞壁共价连接的甘露糖蛋白PIR 的N 端重复序列(pir-N),体外连接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 pPIC9K中,得到新型巴斯德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的通用载体pPIC9K-Pir-N,并将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与pir-N 端融合。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酸酶已成功展示到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表面,使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具有了β-葡萄糖苷酸酶催化活性,研究成果为其他生物催化剂的酵母表面展示提供技术平台。
  • 于永生, 曹 阳, 罗晓彤, 张树敏
    2012, 35(6): 86-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肌肉中特异性表达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并体内验证其表达有效性。以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cDNA,与猪α-actin 5调控序列、去除CMV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成肌肉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MP,将重组载体分别注射到小鼠股四头肌中,RT-PCR检测证明其表达有效性及生肌调节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PCR 扩增出819bp的特异性片段,DNA 测序结果证明该克隆片段与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序列具有极高的的一致性,蛋白编码无突变,RT-PCR显示注射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的重组载体可使肌肉内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得到有效转录,生肌调节因子mRNA水平显著上调。本试验为在转基因动物的肌肉中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
  • 张 坤1, 苏 红2, 石运娇1, 李冬杰3, 李世杰1
    2012, 35(6): 9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牛Meg9 基因的序列进行预测及分析,发现牛Meg9 基因共含有3个外显子,存在 3种可变剪切体。与鼠、人和羊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牛Meg9 基因与绵羊相似性最高,为92%。应用在线软件对牛Meg9 基因启动子区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发现启动子可能位于5′侧翼区1 903~1 953bp 处,有16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pG Island在线软件分析发现牛Meg9 基因5′侧翼区和内含子1处共有3个 CpG岛。以上研究结果将为研究牛Meg9 基因的功能及印记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 王 涛1, 冯文宁1, 臧晓欢2, 王 璐2, 马晶军2
    2012, 35(6): 96-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以甲醇为吸收液,萘为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主流烟气中苯系物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量:1.0μL;分流比25∶1;载气:氦气;流速:0.8mL/min;进样口温度:18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5℃,保持5min,以20℃/min升至60℃,再以30℃/min升至200℃, 保持3min;溶剂延迟时间:3min;传输线温度:240℃;离子源温度:230℃;离子化方式:EI;电离能:70eV;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 14~600。方法线性范围0.2~10.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7,检出限为27.3~65.8ng/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0%,回收率为92.9%~100.2%。
  • 李 宇1, 王艳君1, 白 杰2, 尹祥宇1 高立艾1
    2012, 35(6): 100-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峰谷分时电价能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但须全部负荷共同参与。由于没有考虑不同用户间的差异,影响了居民的用电舒适度。梯度电价考虑了不同用户间的差异,可满足用户基本用电不受影响,缓解能源危机,但削峰填谷作用小,且总体用电量会有所下降,不能同时保证发电侧、供电侧和用户侧的利益。梯度峰谷分时电价以缓解电力系统压力、保证居民基本用电、节约社会和电力资源为目的,兼顾发电、供电和用户的利益,将峰谷分时电价与阶梯电价结合起来,在第2与第3梯度内对负荷实行分时电价,第1梯度内负荷电价保持不变,据此构建联合优化设计模型,并通过仿真算例证明了联合优化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梯度峰谷分时电价的可行性。
  • 张 梅1, 王 奔1, 韩高彬1, 孟祥宝2, 李 健1
    2012, 35(6): 105-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优化桩型的观点,将夯实水泥土桩与素土挤密桩组合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形成多桩型复合地基。该优化桩型充分发挥了主桩夯实水泥土桩及辅桩素土挤密桩的各自的工程特点。利用主控桩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控制沉降,利用辅桩的挤密效应来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同时辅桩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有所提高。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与单一桩型的处理方法相比,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20%,地基处理工程造价降低10%左右。在对太行山山区地带利用该优化桩型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得到完全消除,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均满足要求,验证了该种优化桩型理论上的正确性及施工上的可行性。
  • 杨 俊1,2, 许 威1, 张国栋1, 唐云伟3, 谢支钢4
    2012, 35(6): 110-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湖北省宜昌市小溪塔至鸦鹊岭一级公路沿线膨胀土掺入风化砂改良后在不同上覆荷载的作用下的膨胀变形特性,得到了同一掺砂比例下掺砂土的膨胀率与上覆荷载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以及同一上覆荷载下掺砂土的膨胀率与掺砂比例之间的关系,同一上覆荷载下掺砂土的膨胀率随掺砂比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通过该实验研究,可以计算不同深度处的膨胀土可能发生的变形量,参照实际工程的容许变形量,可以合理设计填土需要进行处理的厚度。同时,将掺砂土的膨胀性与掺石灰或水泥的进行了对比,为风化砂改良膨胀土提供了依据。
  • 韩存良1, 郄志红1, 季广军2, 曹会利3
    2012, 35(6): 116-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速预测是风电功率预测、调度控制或结构风致振动控制的前提条件。本文分别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实测风速序列进行了短期多步预测,并对3种预测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稳定而且精度比较高,其次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预测效果相对比较差;但支持向量机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风速的波动性处理能力有限,且输入向量维数对预测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 李 宁, 孙维连, 孙 铂
    2012, 35(6): 121-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砂轮切割机不能自动调整进给速度来适应工件截面尺寸的变化,设计了基于PID控制器的砂轮切割机进给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检测切割力及时调整进给速度,使切割力保持在设定值附近;在不损坏砂轮片的情况下,尽快切割完工件,从而节约能源而又保护了砂轮片。其控制过程是当切割力小于设定值时增加进给速度,切割力接近或大于设定值时降低进给速度。该系统利用PLC的PID指令控制砂轮切割机的进给速度,以切割力为控制目标,进给速度为PID控制器的输出,实现了进给速度的自动调整。操作人员不需要根据实际工件的截面尺寸来设定切割速度,只需根据砂轮片能承受的最大切割力来设定最大切割力和最大进给速度,进给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切割力自动调整进给速度。实践表明,采用PID控制砂轮切割机的进给速度切实可行,提高了切割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张晓玲, 张秀花, 赵玉达, 赵丹麟
    2012, 35(6): 125-1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8路同步输送的塑帽钉自动装配问题,结合其机械结构,设计了塑帽钉自动装配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根据其控制要求进行了软、硬件设计。采用对装配件实时检测和控制的方法,解决了各输送路线之间及输送路线内部2种装配件同时到达装配工位的同步控制问题。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塑帽钉自动装配机精确、可靠的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