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9-12
      

  • 全选
    |
  • 王士杰1,2,朱继杰1,2,赵红霞1,2,郑莎莎2,万艳霞1,2,王国印1,2,李 妙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棉花种质材料,按照6×5NCⅡ设计进行双列杂交,采用GGE双标图法对30 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97G1、99-68、05N205、97-668(审定名称‘冀668’)和 02N95一般配合力(GCA)较高,02N109和02N9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最低;05-1441和97G1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2)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组合有99-68×02N95、05N205×97-668、07-1495×02N95和05- 1441×02N97。(3)99-68是父本97G1、02N97、02N95的最佳组配母本,07-1495是父本642的最佳组配母本, 05-1441是父本‘鄂荆55173’的最佳组配母本,05N205是父本97-668的最佳组配母本,02N95是07-1495、99- 68的最佳组配父本,97-668是05N205的最佳组配父本,02N97是05-1441的最佳组配父本。经过筛选评价, 发掘出创新种质资源6个,分别是99-68、97G1、97-668、05-1441、05N205和02N95,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储备了有价值的骨干亲本。
  • 田丽娟,魏凤菊,高 翔,赵甜甜,刘 刚,侯春燕,王冬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研究 AtATG8c 基因在拟南芥抵抗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功能。首先在DNA 水平鉴定获得了atatg8c 突变体的 T-DNA 插入纯合植株,接着在转录水平进一步检测 AtATG8c 基因的敲除情况,RT-PCR 结果显示 atatg8c 为 T-DNA 插入敲除突变体。对野生型和突变体拟南芥在幼苗期与成苗期进行盐、干旱、营养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幼苗期还是在成苗阶段,atg8c 突变体较野生型对不同逆境胁迫更为敏感,主要表现出在幼苗期根的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在成苗期叶片表现出萎蔫、枯黄、衰老快的特征。说明 AtATG8c 基因在拟南芥抵抗各种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梁 芸,孙 宁,魏凤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卫细胞在植物的生理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拟南芥作为研究材料自身的优越性,其保卫细胞成为研究信号转导机制的良好系统,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获取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以拟南芥为材料,在两步酶解法的基础上,改用更加经济的纤维素酶, 摸索酶浓度及酶解时间,旨在获得一套可以快捷、高效、低成本提取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22℃,酶解液I 酶解1 h,酶解液II (纤维素酶Onozuka R-10浓度2.5%) 酶解2 h,可最大量地收集原生质体。
  • 陈严严,贺学礼,李宝库,程春泉,姜 桥,陈伟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7月选取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蒙古沙冬青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DSE) 侵染率、空间分布和分离培养特征,以便阐明 DSE 与蒙古沙冬青共生关系,为利用 DSE 资源促进蒙古沙冬青生长和荒漠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根系能被 DSE 高度侵染,并发育形成典型的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银川样地微菌核以离散型分布为主,聚合型少见;沙坡头和民勤样地聚合型分布比例增加;微菌核数/根段长度比值,银川和沙坡头样地差异显著;微菌核/根段面积比值,仅10~20 cm土层沙坡头与银川和民勤差异显著。菌丝侵染率最大值在0~20 cm土层,民勤显著低于银川和沙坡头;微菌核侵染率20~30 cm土层较高;总侵染率和定殖强度最大值在0~30 cm土层,同一土层民勤与银川和沙坡头差异显著。共分离10株 DSE 菌株,5株产孢,5株不产孢,不产孢菌株多分离自0~10 cm土层,而产孢菌株多分离自 20~30 cm和40~50 cm土层。
  • 邢 丹,李淑文,夏 博,付 巍,文宏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本地区轮作体系的合理施磷阈值,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磷肥施用对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土壤速效磷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当施磷量为120kg/hm2 时,轮作体系的产量最高为17 620.69 kg/hm2。磷肥利用效率会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磷量的增加会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也有所降低,但过高施磷量会造成硝态氮累积量的小幅上升。综合考虑轮作体系产量、磷肥利用特性和土壤速效磷、硝态氮的环境效应,120kg/hm2 的施磷量较为合理。
  • 郝晓然1,冯万忠2,王 景1,马峙英1,张丽娟1,吉艳芝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高产田与常规农田的土壤肥力差异,试验选取河北省定兴县、宁晋县、赵县、正定县和藁城市的5个点,分层采取土样,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生物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30 cm土层高产田的土壤容重明显小于常规田,土壤孔隙度明显大于常规田;0~90 cm土层的高产田pH值和常规田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略高于常规田,但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硝态氮在15~30 cm出现高产田低于常规田的趋势,其他土层分别比常规田高44.15%,76.23% 和 20.00%;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5 cm以下急剧降低,0~30 cm土层比常规田低,30~60和60~90 cm土层分别比常规田高 12.94% 和25.15%;土壤速效钾仅在0~15和60~90 cm土层的高产田分别比常规田高5.16% 和11.90%。高产田的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在各土层均显著高于常规田,微生物量N、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平均含量虽然差异性不显著,但均呈现高于常规田的趋势。
  • 王 晨,谢建治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3年保定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SO2、NO2、CO、O3、PM10 和PM2.5 监测数据为研究的基础材料,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的相关要求,创建了包含上述6种污染物在内的评价因子集,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传统的两级标准扩展为四级评价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并详细分析了各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属于重污染水平,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子,进行燃煤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 黄秋娴,朱 凯,李玉灵,李晨光,张亚琼,程 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刺槐、紫穗槐对铁尾矿的适应特性,采用全砂和半土半砂基质改良盆栽试验,对刺槐和紫穗槐在全砂和半土半砂基质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性、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刺槐和紫穗槐在全砂和半土半砂基质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在全砂条件下刺槐Pn有午休趋势;刺槐和紫穗槐在全砂和半土半砂基质条件下株高、地径生长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T/R)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基质条件下差异显著,与全砂处理相比, 半土半砂条件下地上生物量较高,根冠比较小。全砂处理将资源更多的分配到根系的生长。不同基质条件下刺槐生物量远大于紫穗槐生物量,刺槐的光合午休和根冠比的调整是其对全砂条件的响应策略。
  • 刘京京,裴艳梅,王金鑫,康小花,李 莉,彭建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去壁低渗法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制备、染色体DAPI 浓度的优化,建立了枣基因组原位杂交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 技术体系,并用该技术检测了枣和酸枣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用阜平大枣做探针给酸枣杂交,用酸枣做探针给阜平大枣杂交,以及分别用阜平大枣、酸枣做探针给赞皇大枣杂交,所有染色体都显示出较强的杂交信号并均匀布满其全长。结果表明:枣和酸枣基因组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为证实枣起源于酸枣,两者同属一个种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证据,研究也表明赞皇大枣为同源三倍体。
  • 王素月1,师校欣1,杨丽丽1,2,褚凤杰2,杜国强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分别以二倍体无核葡萄品种‘Flame Seedless’、‘Sweet Scarlet’和‘无核白’为母本,以四倍体品种‘巨峰’为父本进行杂交,研究不同取样时期、不同萌发培养基和不同珠被处理方式对杂种胚成苗影响的研究,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杂种后代进行了三倍体类型初选。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剥取的胚珠在成苗率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组合适宜取材时期也不同,其中‘无核白’ב巨峰’为30 d、‘Sweet Scarlet’ב 巨峰’为35 d、‘Flame Seedless’ב巨峰’为40 d;在胚萌发阶段,接种在1/2 MS+IAA 0.1 mg/L培养基上有利促进胚萌发;直接剥取裸胚萌发较快,且能显著提高杂交胚的成苗率。经倍性分析,初步确定获得了三倍体杂种幼苗22株。
  • 李 冰1,2,赵玉靖1,陈雪平1,王彦华1,罗双霞1,顾爱侠1,申书兴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茄子内源激素与雄性不育、单性结实之间的关系,以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茄子雄性不育系‘506’, 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不育系‘509’ 与其保持系‘510’ 为试材,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分析花前2 d至花后6 d子房中内源激素的含量与比值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 IAA 和 ZR 含量均低于保持系,而 ABA  含量则高于保持系,但以上3种激素均为单性结实系‘506’ 大于非单性结实系‘509’;ABA/IAA+ZR+GA比值变化显示不育系浮动较大,单性结实系变化最为剧烈。因此认为,子房发育中内源激素的比例失调、IAA 与 ZR 含量的降低、ABA 含量的升高可能引起雄性不育,而 IAA 、GA 和 ABA 含量的升高则与单性结实的发生有关。
  • 王 兵,朱玉菲,刘冬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秃疮花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浓度的 KH2PO4、GA3 和6-BA溶液浸种处理对秃疮花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秃疮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变温(25℃12 h,15℃12 h), 发芽率为84%。0.10%~0.40% KH2PO4 处理对秃疮花有促进作用,浓度为0.20%时最高,发芽率为91%; 赤霉素对秃疮花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发芽率在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时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2%;不同浓度6-BA浸种对秃疮花种子萌发效果不太显著。在变温(25℃/15℃)、100mg/L赤霉素条件下,秃疮花种子发芽率可达92%。
  • 李海燕1,付艳茹1,石杜娟1,于 璇2,黄玉婷2,洪建美2,崔永一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循环潮水式(Ebb & Flow)灌溉系统,比较了不同栽培基质对朵丽蝶兰的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朵丽蝶兰在C组泥炭+珍珠岩与D组水苔基质中生长状况明显优于A组椰糠和B组树皮,其生长量及开花品质都与其他2组有着显著性差异。本次试验为Ebb &Flow灌溉系统应用于朵丽蝶兰工厂化生产寻找经济适用的栽培介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冯 龙1,魏娇洋1,陈英化2,李亚宁1,张 汀1,刘大群1,赤国彤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制出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玫瑰黄链霉菌 Men-myco-93-63 营养型片剂,本试验利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筛选其氮源、碳源和粘合剂,并在田间试验评价该片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片剂中载体硅藻土与玫瑰黄链霉菌 Men-myco-93-63 种子液最适质量体积比为 2∶1,碳源为蔗糖,浓度15%;氮源为花生饼粉,浓度为15%;粘合剂聚乙二醇 6000 或玉米淀粉。制备的片剂重量差异符合标准,含菌量3×107 cfu/g,含水量2%,杂菌率为1%,4℃真空条件下保存120 d,菌含量仍能达到2×105 cfu/g。Men-myco-93-63 片剂1.0g/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达到88.66%,皮棉产量达到2245.50 kg/km2,明显优于其它对照药剂。生物农药片剂作为一种新农药剂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 董海焦1,商爱苹2,敖 兰2,霍静倩1,张金林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微生物并对其除草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和分离纯化进行研究,本试验通过分离纯化带鱼体内微生物,测定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进而对影响代谢产物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明确其最适发酵条件,并对微生物所产生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菌株HY1、HY2、HY3均为细菌,HY2的除草活性较HY1和HY3强,其代谢产物对马唐的除草活性高于反枝苋。通过对HY2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发现该菌产生除草活性代谢产物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盐加糖培养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5、发酵温度25℃、摇瓶培养3~4 d。培养滤液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分离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得到了一种保留时间为3.395 min的除草活性成分。
  • 张利辉1,司贺龙1,王 伟1,杨 鹏1,张志强2,刘永震2,董金皋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瓜果腐霉 PAM1 菌株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本试验通过有机溶剂超声波提取、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除草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从瓜果腐霉 PAM1 菌株的乙酸乙酯粗提物、甲醇粗提物中分别获得了保留时间为16.37 和 8.55 min 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2个化合物对马唐叶片均表现出较强的除草活性。化合物1 的核磁图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羟基和羧基,质谱图提示其分子量为578,推断其可能的分子式为C37H70O4;化合物2 可能的分子量为453。瓜果腐霉菌丝提取得到的2个化合物均为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
  • 李志辉1, 张莹莹1, 杜萍萍1, 申培立1,于 妍1, 徐大庆2, 马 雯1, 李英军1, 檀建新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经济高效的人淀粉样前体样蛋白 (APPsw) 的抗原,本试验将枯草芽孢杆菌的芽胞衣壳蛋白 CotG 的启动子及其编码序列与穿梭载体 pDG150 进行重组,构建了芽孢表面展示载体pDG150-cotg。克隆了绿色荧光蛋白 (GFP) 基因 gfp 和人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 APPsw,并插入 pDG150-cotg 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分别转化枯草芽孢杆菌168,获得工程菌G168 和 A168。G168 芽孢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 表明 GFP 得到展示;A168 的芽孢通过 western bolt 检测,检测到102 kDa大小条带,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表面展示载体 pDG150-cotg 能将 APPsw 展示在芽孢表面,为后续的免疫试验提供了疫苗材料。
  • 朱玉婵1,2,孙继国1,林 密2,孙燕燕2,蒋 韬2,朱启运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鸭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条。将羊抗兔IgG、兔抗鸭坦布苏病毒多克隆抗体和金标抗体三者经过反复调试优化,以适宜浓度和包被量分别包被到硝酸纤维素(NC) 膜和胶体金结合垫上,包被后的硝酸纤维素(NC) 膜、样品垫、胶体金结合垫、吸水垫及其他辅料组装成试剂条。结果表明,该试纸条与禽流感和新城疫无交叉反应。本试验研制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试纸条方法简单,操作简便,进一步研究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 陈立功1, 袁万哲1, 刘 静1, 刘聚祥1, 王庚南1,贾会娟2, 王 琳1, 孙月川1, 董世山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AI) 疫苗实际免疫效果,采用血凝抑制 (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  试验,对河北省7市 35 个蛋鸡场的 662 份血清样品中的 H5 亚型Re-4、Re-6 和 H9 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河北省蛋鸡群的 H5 亚型 Re-4、Re-6 和 H9 亚型禽流感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 99.7%,99.6%和97.7%。综合变异系数、滴度范围和平均滴度考虑,7市禽流感免疫效果存在差异,邢台市的 Re-4、保定市的 Re-6 和保定和衡水市的 H9 抗体水平最好。父母代鸡场的整体免疫效果优于商品代鸡场。
  • 刘海隆1,张 艳1,郑心力1,林大捷1,邢漫萍1,赵兴华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木麻黄和地胆草醇提液和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木麻黄和地胆草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且醇提液强于各自的水提液,其中木麻黄醇提液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O20、大肠杆菌O141 和沙门氏菌的 MIC 分别为 0.062 5, 0.125 和0.25 g/mL。木麻黄提取液对于这3株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对应的地胆草提取液,地胆草水提液的抑菌效果较弱,对大肠杆菌O20的 MIC 为0.5 g/mL,对于大肠杆菌O141和沙门氏菌的 MIC 大于0.5 g/mL。木麻黄醇提液的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木麻黄和地胆草醇提液和水提液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木麻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优于地胆草提取液。
  • 徐红欣1,郝丽静2,王 惠1,石洪贞1,张 娜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寻找提取银杏叶粗多糖各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银杏叶粗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210 min,液固比为30∶1,提取温度为80℃, 提取次数为2次,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最高为7.14%,与理论值6.96%非常接近。然后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每次试验的纯多糖含量,以纯多糖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到银杏叶纯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210 min,液固比为1∶35,提取温度100℃,验证实验表明,试验得到的真实得率与理论值亦非常接近。由此可知,均匀设计试验优化银杏叶多糖提取条件,所得工艺参数是可靠的。
  • 张丽梅,燕静静,杜守军,范 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网架结构频率比较密集的特性,构建了1种基于欧氏距离的模态分离方法。计算各阶模态对响应的贡献(即加权系数),构造加权系数的模式向量、目标向量,定义目标函数,欧氏距离最小的目标函数即为最优激励位置。并以一个两向正交正放网架结构为例,在完好、单损伤和多损伤情况下,通过欧氏距离分离法获得该结构不同状态下的单点最优激励位置。最后用模拟获得的最优激励点进行激振,采集响应信号,用希—黄变换方法计算结构模态,验证单点最优激励位置选取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为网架结构现场检测的单点激励位置选取提供可行的方案。
  • 孟志良1.2,王 彬1,张玉辉3, 孟晨璇1,王博航1,周 炯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复合掺合料大流动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结果表明:(1)当复合掺合料掺量相同时,大流动性混凝土碳化深度随着水胶比增加在增加,其增加幅度在不同水胶比范围内有明显差异;当水胶比相同时,大流动性混凝土碳化深度随着龄期和复合掺合料掺量的增加在增加。(2)复合掺合料大流动性混凝土龄期与加速碳化深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在一定复合掺合料掺量和水胶比条件下,复合掺合料大流动性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其28 d碳化深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 林 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在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温室大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增加效益。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智能化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应用JenNet 协议组建无线网络,实现了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以及CO2 浓度等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卷帘机和灌溉设备的远程控制。实地运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网络运行稳定,采集精度高,节点功耗低,反馈控制准确,满足温室大棚数据获取和控制的智能化需求。
  • 肖 涛,黄冬梅,周 旭,周 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灰色Verhulst 模型的原理与检验方法,以毒死蜱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作为原始数据序列,利用 Matlab 编程为实验平台,建立了瓜果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Verhulst预测模型,并与负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的 Verhulst 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准确的预测出瓜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科学的依据。
  • 张 喆1,李春友1,彭伟秀1,王爱新1,杨海清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虚拟植物的研究领域中,冠层的模拟是非常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其内容包括冠层中枝干的模拟、叶片的模拟、以及基于冠层几何形态模拟结果的太阳辐射传输、透光率、叶片总面积、叶片有效面积等特征的求算。本研究以农田防护林中生长的杨树为虚拟植物对象,首先应用数学函数图形方式模拟树的主干与枝干,再采用射线法实现杨树叶片的模拟,最后完成整个杨树的计算机模拟,并在虚拟杨树的模拟过程中,通过记录相关的信息值,再计算出杨树冠层的辐射传输。研究结果对于农田防护林效益评价、农林复合系统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金 花1,靳志强1,朱亚涛1,王 航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信息迅速、即时地更新给使用者带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农业信息的快速产生,使得人们从中难以即时地获取有效的信息。在对依据农户地域特征进行农业信息推荐的研究中,提出1种基于信息熵的规则分类算法,此算法能够以很小的代价对农业信息中包含的地域信息进行划分,从而可以较好地匹配农户的地域特征。经试验测试,在农业信息推荐中应用基于信息熵的规则分类算法明显提高了信息推荐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