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 全选
    |
  • 张亚琦1, 李淑文1, 杜 雄2, 文宏达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杂交谷子的合理施钾方案,本试验以‘张杂谷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定施钾(K2O)量0,100,200,300(1次施),300(分2次施),400kg/hm2 共6个水平(编号K0~K5处理), 研究施钾量对杂交谷子生物量、产量、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施钾水平密切相关。施钾处理谷子生物量比K0对照增加了12.45% ~34.13%,处理间差异显著。杂交谷子籽粒产量在K3(300kg/hm2)处理最高,为8 348.33kg/hm2。各生育阶段谷子的耗水特征变化趋势不同,全生育期谷子总耗水量差异较小。施肥还提高了杂交谷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生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单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以K3处理为最高。因此,推荐施钾300kg K2O/hm2 为本地区杂交谷子高产的合理施钾方案。
  • 孙伊辰, 廖文华, 汪红霞, 张 伟, 刘建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磷、钾水平土壤上秸秆和磷钾肥配施对土壤Olsen-P、速效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上施用磷肥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单位磷肥所增加的土壤Olsen-P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单施磷肥、秸秆和磷肥配施,土壤对磷肥的固定率均随施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秸秆明显降低了土壤固磷率。不同钾水平土壤上施钾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磷肥用量45~135kg/hm2,施用秸秆与不施用秸秆下小麦产量分别增加 8.4%~22.2%和6.2%~13.2%,差异达显著水平;钾肥用量22.5~67.5kg/hm2,施用秸秆与不施用秸秆小麦产量分别增加5.0%~12.7%和6.1%~15.0%,秸秆还田明显增加了磷、钾肥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 李英丽1, 方 正2, 毛明艳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比较了10个燕麦品种的苗期碱胁迫抗性差异,筛选出适合在盐碱地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0.3% NaHCO3 胁迫下,燕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但不同燕麦品种耐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坝莜一号’和‘坝攸六号’的相对株高、相对鲜重、相对根体积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脯氨酸含量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碱胁迫显著抑制了‘坝莜三号’和‘冀张莜四号’生长发育,其相对株高、相对鲜重、相对根体积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脯氨酸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表明:10个燕麦品种按耐碱性强弱分为3类,其中‘坝莜一号’ 和‘坝莜六号’为耐碱品种,‘坝莜三号’和‘冀张莜四号’为碱敏感性品种,其他6个燕麦品种为中等耐碱品种。碱胁迫下,相对苗高和相对鲜重可作为苗期燕麦耐盐碱性初步鉴定和筛选的指标。
  • 宋丹华, 黄俊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有着丰富的旱生植物、盐生植物资源,其中有许多具有多型性种子的植物,猪毛菜属(Salsola L.)植物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有猪毛菜属植物37种、1个变种,主要分布于新疆(33种)地区。本文对新疆地区的粗枝猪毛菜(S.subcrassa M.Pop.)、东方猪毛菜(S.orientalis S.G.Gmel.)、短柱猪毛菜(S.lanata Pall.)、钝叶猪毛菜(S.heptapotamicalljin)、褐翅猪毛菜(S.korshinskyi Drob.)、浆果猪毛菜(S.foliosa (L.)Schrad.)、木本猪毛菜(S.arbuscula Pall.)、钠猪毛菜(S.nitraria Pall.)、天山猪毛菜(S.junatovii Botsch.)和小药猪毛菜(S.micranthera Botsch.)的种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这10种猪毛菜属植物的种子都具有种子多型性现象,每一种猪毛菜都有2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在颜色、直径、质量、形状等性状上表现不同。本文所研究的具有多型性种子的猪毛菜种类约占新疆猪毛菜属植物种类的30%、中国的26%。
  • 赵 凯1, 彭佳佳3, 杨 哲2, 刘 春2, 肖建忠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同期观察长药八宝开花过程、测量花部形态、分析授粉特性、估算杂交指数以及可控授粉等,研究其花部结构并分析长药八宝繁育体系。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自然条件下,长药八宝8月底开花,群体花期约47 d,集中于9月4—22日开放,群体盛花期约18 d,单花花期9~14 d。开花期间花粉萌发率最高可达97.6%, 并长时间维持较高活性,柱头先于花药成熟并快速达到最大活性,持续2 d,随后活性迅速降低。长药八宝杂交指数为4,是典型的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是需要传粉者的物种。
  • 陈晓月, 王金鑫, 裴艳梅, 康小花, 彭建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枣果实胚败育和无核机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胚败育严重的‘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 11号’的授粉受精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都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其过程基本一致,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无核小枣72号’的胚乳核形成及解体稍晚于‘金丝小枣11 号’。‘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受精的胚珠由于胚乳核和幼胚(球形胚)的早期退化导致败育,从而产生无仁果实。授粉受精对枣核的发育没有影响。
  • 陈莹莹1, 赵智慧1, 卜娇迪2, 赵 锦2, 刘孟军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枣果是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果实之一,而L-半乳糖-1-磷酸磷酸酶(L-galactose-1-phosphate phosphatase ,GPP)基因是抗坏血酸合成中的一个重要基因,至今未见该基因在枣中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苹果、桃和拟南芥等植物GPP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 法,从‘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a ‘Jinsixiaozao’)叶片中克隆出该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29.083 kDa,理论pI值为5.28,命名为ZjGPP(登录号 KJ739593);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肌醇单磷酸化酶结合区域,属于FIG家族蛋白; 其氨基酸与其他植物GPP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桃、苹果和刺梨等蔷薇科植物的GPP亲缘关系较近。
  • 韩 晶1, 王玖瑞2, 代 丽1, 刘 颖2, 肖 京1, 刘孟军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个主栽枣树品种‘长红枣’和‘金丝小枣’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碳源对枣花药愈伤组织发生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红枣’较‘金丝小枣’的离体花药更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适合‘长红枣’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mg/L 2,4-D +2.0mg/L 6-BA和0.5 mg/L NAA +2.0mg/L 6-BA,出愈率均在94.00%以上。基本培养基MS与1/2MS对‘长红枣’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差异不显著,使用麦芽糖较蔗糖更适宜诱导花药愈伤组织。在MS+6-BA 1.0~2.0mg/L + NAA 0.5mg/L培养基中,‘长红枣’花药愈伤组织的出芽率超过60.00%。‘金丝小枣’愈伤组织诱导和出芽培养基分别为1/2MS+1.0mg/L 2,4-D和MS+6-BA 1.0mg/L+ NAA 0.5mg/L,花药出愈率和愈伤出芽率分别达到56.17%和20.36%。
  • 赵 爽1, 任俊杰1, 李美美1, 赵福洞1, 李保国1,2,齐国辉1,2, 陈利英2,3, 石鹤飞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绿岭’核桃杂交后代物候期及树体生长主要性状的分离规律,为杂交后代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绿岭’核桃为亲本的5个杂交组合739个杂交单株7年生实生树及其同龄亲本为试材,调查分析了各个组合杂交单株的物候期、树高、冠幅、干周和枝类组成,分析了杂交组合内各单株间、组合间的植株性状分离变异情况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内各单株间开花结果物候期的期望值均在4.8以上,变异系数均大于30%,在不同的杂交组合间,雌花各物候期的遗传力相对大于雄花,在30%~70%;树体生长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其中枝类组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9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杂种实生树早期鉴定、选择的重要指标。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性状变异小于单株间的变异,变异系数均小于30%。对杂交后代各组合间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绿早’ב绿岭’的雌花开放初期最晚,期望值达8.11,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绿岭’ב清香’杂交组合的树高最矮,为4.20m,与其他4个杂交组合有极显著差异。
  • 段龙飞1, 尚爱芹1, 杨敏生2, 王进茂2, 左力辉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中华金叶榆(Ulmus pumila ‘Zhonghua jinye’)生长缓慢的原因,在自然条件下,以中华金叶榆为试材,以正常家榆(Ulmus pumila)为对照,对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合参数方面,金叶榆和正常家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呈典型的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 现象,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二者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趋势和Pn 相似但并不同步;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日变化趋势和Pn 相反。金叶榆的Pn 明显低于家榆;金叶榆的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 均低于家榆,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却稍高于对照,分析表明金叶榆较低的净光合速率可能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对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金叶榆所有参数均低于家榆。综合分析认为:金叶榆光合能力的缺陷可能是造成其低生长势的重要生理生态原因之一。
  • 张建华1,4, 郭宾良2, 杨新兵2, 王 鹏3, 任 仙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4种典型华北落叶松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Ripley’s K(r)函数的变形L(r)函数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旨在确定最佳华北的落叶松林分类型。研究区内各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伴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聚集程度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华涨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与白桦、山杨等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云杉相比处于竞争劣势;与研究区主要种群格局一致,林分中枯立木多为聚集分布。群落空间格局与种间关系体现了树种的生长竞争关系,在生长过程中,山杨、白桦将逐步被华北落叶松、云杉所取代,最终形成高效稳定的落杉针阔混交林群落。
  • 李春英1,2, 刘廷辉1, 岳建明1,3, 卢 曦1, 董文芳1, 何运转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与开发安全性高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本试验用70%乙醇对何首乌进行粗提,粗提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初步分离,50%乙醇洗脱馏分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洗脱馏分E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初步鉴定。50%乙醇洗脱馏分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水洗脱馏分;乙酸乙酯萃取物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水萃取物;洗脱馏分E对棉铃虫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好。何首乌中对棉铃虫具有杀虫活性的主要成分为E洗脱馏分。
  • 杨德慧1, 柳海营2, 陈英化1, 刘景坤1, 赤国彤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棉花苗期蚜虫的高效种子处理剂,对70%噻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润湿分散剂、成膜剂、防沉降剂等助剂的筛选,采用高速多功能粉碎机初步混合粉碎,气引式粉碎机深度粉碎,确定其较优配方为:噻虫胺质量分数为70%;润湿剂分散剂农乳1601和NNO(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8%;成膜剂PEG8000质量分数为5%;碱性染料玫瑰精质量分数为1.4%,防沉降剂白土和黄原胶以质量比3∶1复配,总质量分数为4%,其余白炭黑补齐。用上述配方所制备的70%噻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各项指标合格。通过田间防蚜药效试验发现,70%噻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制剂用量1 000g/100kg种子对棉花苗期蚜虫30 d的防效达92.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 刘 佳1,2, 高占林2, 马云华2, 党志红2,潘小花3, 潘文亮2, 李耀发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初步明确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系数,以期为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田间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分别采用了食料浸渍法、点滴法、食料混毒法以及熏蒸法测定了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氟铃脲和敌敌畏对绿盲蝽3龄若虫毒力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在15~35℃范围内,点滴法测定辛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试虫毒力的温度系数分别达+7.34倍和-5.33倍,而在食料浸渍法中分别为 +1.14倍和-51.35倍。食料混毒法测定吡虫啉和氟铃脲对试虫毒力的温度系数分别为+8.75倍和+46.91 倍,而食料浸渍法中分别为+22.45倍和+26.42倍。熏蒸法测定敌敌畏对试虫毒力温度系数为+3.89倍,食料浸渍法为+1.30倍。作用方式对绿盲蝽防治药剂毒力温度系数存在明显影响,田间应根据温度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品种及其相应的施药方式。
  • 陈立华1,2, 张月华1,2, 何庆玲1, 钱荷英2,孙平江2, 李 刚2, 徐安英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能够稳定表达,适合蓖麻蚕基因转录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根据鳞翅目昆虫基因分析中常用的内参基因肌动蛋白(β-non-muscle,β-act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e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18S rRNA、16S rRN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蓖麻蚕4个组织及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材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处理Ct 值,结合NormFinder 和geNorm 软件分析以上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蓖麻蚕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转录表达的稳定性。结果表明:β-actin 在蓖麻蚕血液、脂肪体、中肠、丝腺各组织,以及幼虫、蛹、成虫、卵各发育时期的表达最为稳定,适合作为蓖麻蚕基因转录水平研究的内参基因。
  • 王利月1, 温洁霞1, 林洪羽2, 李文艳1, 张建楼1,张永红1, 李秀锦2, 仲 飞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丹参酮ⅡA (Tanshinone IIA,Tan IIA) 抗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的影响,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 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及人单核细胞系 (THP-1),通过 ELISA 和 RT-PCR 方法分别检测细胞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粘附分子VCAM-1 的表达;同时用丹参酮IIA预先处理上述2种细胞,分析丹参酮 II A 对 LPS 诱导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 可明显诱导 PBMCs 和THP-1 细胞 IL-1β 前体、TNFα、IL-6 和VCAM-1 的表达,而丹参酮ⅡA可明显抑制 LPS 诱导上述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表明丹参酮ⅡA能够明显的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炎性应答反应,为探索丹参酮ⅡA抗 AS 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 邹 爽1, 赵 丹2, 郭 巍2,3, 徐大庆1, 张雅昆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免疫筛选暗黑鳃金龟幼虫中肠 cDNA 表达文库,获得其几丁质酶基因 Hpchi。序列分析表明 Hpchi 开放阅读框长1 443 bp,编码4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1.4 kDa。Hpchi蛋白 N-端带有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C-端存在有一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催化区位置显示有特异活性位点,判定 Hpchi 蛋白属于Ⅰ 型的几丁质酶。分别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 BL21 和昆虫细胞系 sf9,BTI-Tn-5BI-4(Highfive) 中进行表达。SDS-PAGE 和 Western Bolt杂交试验显示,Hpchi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及昆虫细胞系中都获得了成功表达。酶活分析表明真核表达的 Hpchi 重组蛋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
  • 申小强1, 王 超2, 左玉柱1, 范慧霞3, 范京惠1, 顾文源1, 邸晶美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猪细小病毒样颗粒(PPV-VLPs-E290)在树突状细胞(DC)中的定位情况,首先通过磁性筛选的方法从猪的脾脏分离DC,将病毒样颗粒用荧光素FITC标记后,体外与DC在37℃下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体外DC对PPV-VLPs的捕获情况。体内捕获情况则是将FITC标记的PPV-VLPs免疫仔猪后,分离DC 进行检测。捕获PPV-VLPs的DC用皂苷透化后,分别与内吞体的表面标志分子Rab5、Rab7、Rab11、Lamp2单克隆抗体及PE标记的PPV-VP2抗体反应,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PV-VLPs在DC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DC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捕获PPV-VLPs,PPV-VLPs可与晚期内吞体相关蛋白分子Lamp2及Rab7的单抗共定位,而与Rab5、Rab11不共定位,表明PPV-VLPs被DC捕获后,定位于DC的晚期内吞体。
  • 杨娜娜, 王庚南, 刘 静, 刘聚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鸡蛋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液提取,PLS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流动相洗脱,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测定。结果表明:4种喹诺酮类药物在 50~1 000 ng/g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10 ng/g,定量限为50 ng/g,平均回收率为60%~7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 徐鹏云, 姜海勇, 弋景刚, 王家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动石磨磨浆机结构笨重,易堵塞,机械效率低;传统的人力石磨磨浆也未解决堵塞问题,且需要2次磨制,生产效率低;电动砂轮磨浆机高速磨浆生产效率高,但易升温,会破坏营养成分,影响口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锥形双螺纹石磨磨浆机,旋转石磨体为锥形,开有双线右旋螺纹,螺纹深度随直径加大而减小,直至消失。通过参数化设计合理确定锥形石磨参数,在有限空间内保证有效的加工面积,提高机械效率。实验表明,该机低转速逐层均匀粉碎磨制大豆,浆液不易受高温损害,有利于保留各种营养成分。
  • 耿 振, 郝建军, 张 素, 李建昌, 马跃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应氮弧熔覆技术,利用TXⅡ500氩弧焊机,以纯度99.999%的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和反应气体,在预涂钛粉和石墨粉的 Q235B 试件表面上制备了 TiCN  颗粒增强复合涂层。对熔覆电流分别在200,220,240A 下形成的熔覆涂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相成分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CN 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电流为 200 A 时涂层的组织致密、连续、均匀,涂层的耐磨性能达到最优。
  • 徐 晓, 周 威, 郝文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等代框架模型,利用 Pushover 法对某6层砌体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中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差异不大,但Pushover法能够提供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环节位置,可为结构抗震设计、加固提供更多参考。
  • 丁 伟1,2, 杨振甲3, 贾东远4, 王士杰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托唐山某深基坑工程,考虑桩锚土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 FLAC3D 模拟分析了土压力、桩身位移和弯矩随开挖进程的变化规律,以及锚杆倾角和桩嵌固深度对坑壁土体侧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挖结束后,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0.85 H (H 为开挖深度) 处,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1.3 H 处;桩长范围内主、被动土压力最大值均出现在1.3 H 处,而不是桩底;桩嵌固深度为0.5 H 时,即可满足变形控制和基坑整体稳定性要求,锚杆倾角宜取为5°~25°,且不宜超过30°。
  • 陈晓旋1, 杜喜凯1, 潘 奇1, 朱剑波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压弯短柱的力学性能,在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偏心率2个因素的基础上,对15 个试件进行了一次单调加载试验。通过试验获得试件的破坏形态、破坏荷载、荷载-变形曲线以及荷载-应变曲线,分析了2种因素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与方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破坏形态、变形特征、截面应变分布相似;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承载力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略微降低,随偏心距增大明显降低。
  • 宋 珊, 程伍群, 张西平, 吴现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内部暴雨径流增加,洪水危害加重。城区排洪河道承担着及时、通畅的排除设计标准下暴雨洪水的任务。目前,城区排洪河道洪峰流量计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水利部门的推理公式法和市政部门的室外排水公式法,但是这2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本研究从二者的联系着手,系统分析了二者在暴雨重现期选取、汇流时间计算、暴雨强度推求时不同的原因。利用水利部门推理公式为基本形式,结合市政部门计算汇流时间的方法,提出适用于规划阶段城市排洪河道计算的简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