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3-15
      

  • 全选
    |
  • 杨高山, 王帅帅, 张 恒, 韩胜芳, 王冬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小麦抗叶锈相关防卫蛋白的表达,对于深入研究小麦对叶锈菌的抗病机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Wrab17(Wheat response to ABA)是一个冷胁迫诱导蛋白,前期工作通过构建叶锈菌侵染早期的小麦SSH 文库及ESTs序列分析,筛选到Wrab17 基因在不亲和组合接种后早期显著上调表达,初步表明Wrab17 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抗叶锈菌侵染过程,这是首次发现Wrab17参与抗病反应。本研究进一步利用RT-PCR技术从接种叶锈菌的小麦叶片中克隆获得了Wrab17 基因的CDS区,构建了Wrab17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Wrab17蛋白。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将融合蛋白纯化后制备其兔抗血清,得到特异性较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Wrab17在小麦被叶锈菌侵染后不同时间点表达量的变化,明确Wrab17参与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防卫反应奠定基础。
  • 牛笑南, 石 诚, 张路路, 刘 娜, 侯春燕, 刘 刚, 王冬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将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应用于小麦-叶锈菌互作体系及小麦基因功能研究,本试验在优化适宜BSMV繁殖并引起发病的环境条件基础上,将病毒载体转染小麦品种‘洛夫林10’(简称L10)叶片并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发现接种病毒对叶锈菌侵染反应型没有影响,通过构建 TaCAMTA4与TaATG8的BSMV-VIGS载体,将体外转录病毒转染小麦,以感染BSMV:PDS 的L10作指示, 在指示叶片变白后,经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表明用VIGS技术能够成功沉默L10中的目的基因,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小麦基因的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薛仁风1, 陈 剑1, 赵 阳1, 王英杰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比较了3个种植密度和3个种衣剂处理对‘辽引红小豆4号’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探讨适合辽宁小豆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 小豆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大,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 小豆豆荚长度最大。10万株/hm2 小豆的单株产量最大,但15万株/hm2 小豆小区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最高。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的小豆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均最高。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小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指标,而对胞间二氧化碳(CO2)浓度没有明显影响。10万株/ 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小豆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同时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均达到最高值。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对小豆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最显著,而15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的公顷产量最高,是‘辽引红小豆4号’最佳的田间栽培模式。这些结果为我国小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刘文鑫1,2, 马长明1, 赵嘉平2, 万贤崇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杨树溃疡病发生进程中的水分生理学机制,本研究以1年生北京杨为材料,对干旱-溃疡病菌胁迫下的杨树管家基因表达稳定性、与植物水分运输密切相关的杨树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结果表明:12个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不同,TUB、UBQ、EIF4β-L、CYP、EF1α2 表达稳定性最高,ACT2和ACT11稳定性最差;配对分析显示TUB、EIF4β-L 和UBQ 为干旱胁迫-溃疡病菌胁迫下基因表达检测的最优内参基因组合;干旱及溃疡病菌胁迫下,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并不相同,说明这两种胁迫对杨树水分代谢具有不同的影响;干旱-溃疡病菌双重作用下,PIP1;1、PIP1;3、PIP1;5、PIP2;4、 PIP2;7等5个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干旱、溃疡病菌两种胁迫的单独作用,揭示这两种环境胁迫对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侯佳音, 刘淑欣, 张瀚文, 蒋湘宁, 陈雪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直观、便捷地研究木质素合成途径中CCR的酶学特性,从产物生成的方向来监测CCR的酶学特性。试题采取化学合成方法制备CCR的产物———4-羟基肉桂醛物质(香豆醛、松柏醛、咖啡醛)并利用HPLC进行纯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n)进行鉴定,合成的4-羟基肉桂醛可作为HPLC-MSn技术研究CCR酶学特性时的标样。建立了一套HPLC-MSn技术检测CCR酶活的新方法,将毛白杨重组CCR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法获得电泳纯CCR蛋白,利用HPLC-MSn技术监测CCR酶对4种底物的酶学特性。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能够监测到CCR底物的减少和产物的增加过程,为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酶学活性研究提供新方法。
  • 李亚男, 许中旗, 郭云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冀北山地选取典型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林分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促进了林木胸径的增长,间伐林分各个树种的平均胸径均大于对照林分,间伐林分胸径年平均增长量(0.52cm)是对照林分胸径年平均增长量(0.28cm)的1.86倍;抚育间伐增加了林分大径阶林木的比例,使林分径阶分布更接近正态分布,且分散程度下降;2)抚育间伐后,各个林分的单株材积均得到了提高,其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落叶松单株材积年增长量增加最大;3)抚育间伐后林分蓄积生长量(45. 67m3/hm2•年)比对照样地(40.16m3/hm2•年)提高了13.73%;4)抚育间伐整体上降低了林分的总蓄积量, 间伐样地林分总蓄积量平均值(69.997 1m3/hm2•年)比对照样地(93.997 9m3/hm2•年)降低25.52%。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的调整,促进林分保留木的生长,改善林分与生长有关的各种生态功能的提高。
  • 杜梦婷1, 侯建华2, 林皓波2, 祃来坤1, 刘建平1, 李生艳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Tm遥感影像,采用尺度占优聚合后多尺度分析各景观指数的方法,筛选确定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对交错带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2个景观指数中,有9个景观指数随尺度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且拐点十分明显,其中有6个景观指数在510m处发生转折,景观在510m尺度处具有等级结构,510m 为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特征尺度下交错带景观格局表现为其他类型(包括裸地、居民区、公路等)面积最大, 其次是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地,水体面积最小;斑块形状复杂性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草地>水体>其它;森林斑块数量大,为研究区景观斑块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景观基底性质;景观聚集程度高,蔓延度低,破碎化程度低;景观以少量较大斑块为主体,同时还包含很多小斑块,景观类型较单一;水体数量少且面积小,破碎化程度最低。
  • 韩月乔, 于 营, 王志清, 欧阳艳飞, 郭 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白藓种子休眠的原因,本试验从种子形态、透水性、内源抑制物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藓种胚各部位已发育完全,平均胚率为95.3%,不存在形态后熟;完整种子吸水10h后吸水率达到44.09%,满足萌发的生理需求,种皮基本上不存在吸水障碍;种皮内源抑制物质活性高于种胚,强烈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幼苗茎长和根长;离体胚可以萌发,但胚根伸长受到抑制,说明种皮内存在抑制白藓种子萌发的物质,种胚内存在抑制胚根生长的物质。外源GA3 浸种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低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种子的休眠。
  • 李 森, 袁晓娜, 侯非凡, 管 强, 余俊娇, 亢秀萍, 邢国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 Kitag)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引种驯化研究和耐旱性评价。通过对野生华北耧斗菜多年生苗和实生苗的物候期和主要观赏性状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耧斗菜可以适应山西中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较良好的耐旱性。该研究为华北耧斗菜的园林应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巍巍1, 刘富强2, 申书兴2, 轩淑欣2, 冯大领1, 张成合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结球甘蓝自交系‘0501’为材料进行了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蘸0.1%秋水仙素药液的脱脂棉小球处理籽苗生长点24~72h均可有效地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其中24h的诱变效果最好,四倍体株率为77.78%;四倍体植株长势良好,花蕾、花冠、花粉粒、保卫细胞、叶片、等器官和细胞都明显比二倍体植株的大;叶绿体数随倍性提高(2x、4x、8x)而提高;气孔密度、叶片长宽比和花瓣长宽比随倍性增加而减小;四倍体植株的减数分裂行为较二倍体的复杂,终变期和中期Ⅰ可见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等联会形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大多呈2/2分离,偶见落后染色体,分到两极的染色体数主要为18/18和17/19,各占68.57% 和24.29%;四倍体植株的花粉量充足,花粉生活力达87.27%;四倍体植株的DNA相对含量是其二倍体的2 倍,Vc、粗蛋白及含糖量较其二倍体均有所提高。
  • 杨 捷, 朱玉菲, 何笑蕾, 张甡嘉, 张 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和花叶锦带(Weigela floridacv.Variegata)1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枝条内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对天目琼花和花叶锦带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天目琼花和花叶锦带枝条内SOD、P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降低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呈“S”形上升, 其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6.36℃ 和-19.21℃,抗寒性强弱为:花叶锦带1年生枝条>天目琼花1年生枝条。
  • 齐国辉1,2, 李保国1,2, 郭素萍1,2, 张雪梅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苹果生产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并检测了苹果果实质量。结果表明:该苹果产地生态环境优良,大气质量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55,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42;灌溉水各项指标远低于GB 5084的规定,单项污染指数最大为0.15,综合污染指数范围0.24~ 0.41;土壤各项指标远低于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单项污染指数范围0.004 2~0.58,综合污染指数范围 0.51~0.70。该苹果产地的大气、灌溉水和土壤质量完全符合GB/T 19630.1-2011中规定的生产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要求,生产出的苹果安全指标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并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证书。
  • 卜娇迪1, 陈莹莹2, 刘孟军2, 赵 锦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糖体是细胞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场所。为了解枣60S核糖体蛋白L8-3 基因的结构,以‘月光’枣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苹果、桃和柑橘等植物60S核糖体蛋白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枣叶片中克隆出该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783bp,编码26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28.025kDa,理论等电点为10.83,命名为ZjRPL8-3 (登录号:KM106202);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序列属于L2超家族蛋白;分子进化树显示,枣ZjRPL8-3 与蔷薇科植物中该基因的蛋白序列亲缘关系最近,此结果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 冯丽娜, 蒋继志, 赵 偲, 黄英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对致病疫霉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从健康的芹菜及大葱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并以对峙培养法筛选对致病疫霉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1株内生真菌与致病疫霉对峙培养后,有11个菌株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以QC-18的抑菌率最高(84.21%),其次是QC- 13(79.90%);无菌体发酵液活性表明DC-11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84.6%),其次是DC-1(62%);进一步试验发现,经较高浓度(1.91mg/mL)DC-11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后的致病疫霉菌不能恢复生长,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也失去了致病能力;镜检发现在0.51mg/mL浓度处理下菌丝体形态明显发生畸变。这些结果表明DC-11 菌株在未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路子云1, 李建成1, 刘文旭1, 冉红凡1, 马爱红1, 李辉利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 卵产在距地表1~3mm 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 32粒。
  • 李秀锦1, 霍珊珊2, 张永红2, 张建楼2, 徐 建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是否促进猪树突细胞可溶性CD83(sCD83)的释放, 在体外用PRRSV感染猪树突细胞,通过ELISA检测了树突细胞培养基sCD83的含量,结果显示PRRSV可明显提高猪树突细胞培养基sCD83的含量,表明PRRSV促进树突细胞sCD83的释放。为研究PRRSV对猪树突细胞CD8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了细胞CD83mRNA的水平和细胞膜CD83的含量。结果显示PRRSV可提高猪树突细胞CD83mRNA的水平,然而对细胞膜CD83的含量影响不大,说明 PRRSV促进sCD83释放的作用高于刺激CD83表达的作用,致使膜结合的CD83保持较低的水平。PRRSV 诱导树突细胞sCD83的释放为探讨PRRS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董世伟, 李 芸, 陈存霞, 温肖肖, 张英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不同饲喂水平条件下,采用阶梯饲养、消化代谢、气体代谢试验方法,研究道寒杂交哺乳母羊对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5只道寒杂交哺乳母羊按体重分为3组,自由采食组、 80%限饲组和60%限饲组,每组5只羊。分别在哺乳期第15,45和75天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各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哺乳母羊氮的表观消化率和总能消化率呈上升趋势,且在哺乳期第15天和75天时自由采食组和60%限饲组氮表观消化率和总能消化率差异显著 (P<0.05)。随哺乳期天数的增加,乳氮呈下降趋势,且哺乳期15和75d差异显著(P<0.05)。
  • 陈晓勇1, 孙洪新1, 田树军2, 敦伟涛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BMPR1B(A746G)基因在寒泊肉羊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分析了不同选育世代寒泊肉羊BMPR1B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基因型对不同世代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1B 基因突变纯合型BB个体从第一世代就开始出现,BB基因型频率随选育世代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从G1 到G2世代,BB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G1世代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高于++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G2世代 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达到3.0,显著大于B+(1.89)和++(1.24)基因型个体(P<0.01)。G1和G2世代BMPR1B 基因型母羊对初产日龄和产羔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BMPR1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可显著提高寒泊肉羊新种群母羊产羔数。
  • 王尚麒1, 孙建恒1, 王国栋2, 马腾飞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分析是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在网壳结构动力稳定分析中大多没有考虑杆件缺陷对结构动力稳定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考虑节点初始几何缺陷的基础上,采用多段梁法形成初始弯曲来模拟杆件初始缺陷,并以K8型单层球面网壳为例系统分析了在三向地震作用下考虑杆件缺陷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特性,以及杆件缺陷对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杆件缺陷的网壳会较大降低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其中单元的精细划分影响显著。
  • 潘 奇1, 杜喜凯1, 陈晓旋1, 朱剑波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在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偏心距2个变化参数的基础上, 设计了15个试件进行单调一次加载试验。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极限承载力,并提出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和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 田志昌, 苏佶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讨论TLD水箱中液体三维非线性晃动对高层建筑减振作用的影响,为TLD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ALE方法和CEL算法分别建立二维流固耦合模型和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二维有控模型和三维有控模型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顶层位移结果;根据工程需要,对实际TLD-结构体系施加双向水平地震波,以设置TLD前后建筑结构的顶层位移和基底剪力为指标判断TLD的减振效果。计算结果表明, TLD对结构位移反应的控制是有效的,减振率可达10%左右;当地震波的卓越周期接近结构的一阶自振周期时,减振效果最好,减振率最大可达20%左右;由于增设TLD装置导致的结构总质量增加不仅不会增大基底剪力,反而进一步减小了总的基底剪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利用高位水箱TLD进行振动控制是可行的。
  • 彭晓云1, 高 亮1, 王 斌2, 闫世杰1, 田新颖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目前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精确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KcET0 算法的节水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管理软件和下位机硬件控制两部分。上位机管理软件是基于MicrosoftVisualC++6.0 平台运用C++语言设计的,采用KcET0 算法,准确算出作物需水量,合理分配灌溉水量。下位机硬件设计以 MSP430单片机为核心,利用C语言在IAR EW430环境下开发,能够准确采集数据和自动控制水泵。根据试验,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良好的通信,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力聪1, 王艳君1, 白 杰2, 刘守明3, 连立军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动态增容的安全性,有必要对输电线路弧垂进行实时监测,为此需构建导线的弧垂监测系统。通过建立导线倾角—弧垂的数学模型,分析弧垂计算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措施对提高弧垂计算精度的有效性。同时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与GPRS相结合的无线传输网络,具有扩展性强,功耗低的特点。构建了无线传感网络供电模块,使整个弧垂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实时地工作。
  • 刘伟华, 唐然肖, 高书涛, 刘艳美, 宋双居, 王 志, 王 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磁性碳纳米管对酸性品红的吸附特性,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酸性品红浓度、温度、pH 值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磁性碳纳米管对酸性品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不同温度下磁性碳纳米管对酸性品红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及D-R模型进行描述。
  • 吴长刚1, 管 琳1, 周 静1, 徐继忠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观测乐斯本在桃果实中的残留量,建立了3种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包括经典的指数负增长函数模型、Rayleigh动态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等,然后用它们依次来模拟乐斯本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分别预测农药残留情况,最后进行拟合度检验,比较哪种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采取最优方案对农药残留量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