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15
      

  • 全选
    |
  • 王雪娟,杨 君,张 艳,阎媛媛,马峙英,王省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期研究表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GbVWR(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基因参与了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但其抗病机制尚不清楚。本试验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GbVWR互作蛋白,并通过对互作关系的分析初步探讨其介导的棉花抗病机制。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GbVWR,并利用PEG/LiAc法将其转化至酵母菌株Y2HGold感受态细胞中,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无自激活活性及毒性;用携带诱饵载体pGBKT7-GbVWR的酵母菌株与黄萎病诱导的海岛棉Pima90-53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进行杂交,通过PCR、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插入的基因片段,共筛选到24个与GbVWR潜在互作的蛋白,为进一步探明GbVWR的抗病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葛军勇,张 斌,王 霞,王玉祥,董占红,左文博,田长叶,李云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于2016—2017年以裸燕麦粮用品种‘坝莜1号’、饲用品种‘坝莜3号’、粮饲兼用品种‘坝莜18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了3个品种在开花期、乳熟期的株高、节间长度、茎秆生长特性、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与倒伏指数等。结果表明:3个燕麦品种株高年际间无显著变化,穗茎节、穗茎节长也无显著差异。‘坝莜18号’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相对较短,节间壁较厚,节间较粗,鲜重密度与干重密度均较大,与其余2个品种差异显著。乳熟期的‘坝莜18号’茎秆机械强度最高,达到3129.00g,极显著高于‘坝莜1号’的1416.70g和‘坝莜3号’的1239.90g;‘坝莜18号’的品种倒伏指数为0.740,极显著低于‘坝莜1号’的1.675与‘坝莜3号’的1.646;‘坝莜18号’从开花期至乳熟期各节间机械强度增大,可以防止生育后期整株倒伏。对‘坝莜18号’茎秆生长特性与品种倒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第二节间鲜重和干重对其抗倒性影响最大,较小的鲜重和较大的干重可增强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为实现燕麦高产、优产、优质及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陈梦,罗向光,谷俊涛,王瑞辉,敖特根白音,郎明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同源克隆技术首次克隆了硒富集模式植物印度芥菜的硒代谢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BjSMT。该基因全长1865bp,包含5个内含子序列和6个外显子序列,共编码346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基因与芸薹属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亲缘关系最近。qPCR分析发现,在低浓度硒处理下,BjSMT基因转录水平迅速提升后达到平稳,在12h达到峰值,约是对照的2.62倍。对转BjSMT烟草Na2SeO3胁迫研究发现,在0240μmol/L不同Na2SeO3浓度胁迫下,BjSMT过表达烟草的长势明显优于转空载体烟草,在120μmol/L胁迫浓度下差异最大,株高、鲜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差异最显著。表明,BjSMT可迅速增强表达响应环境硒胁迫,在植物中过表达BjSMT可显著提高其耐硒能力,为更深入研究印度芥菜富硒机理及转基因应用奠定了基础。 
  • 马春玲,李 慧,李广硕,王佳硕,武永秀,孙 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木聚糖酶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木聚糖酶产生菌克里布所类芽孢杆菌6hRe76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麸皮、酵母膏。然后利用PB试验筛选出影响木聚糖酶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装液量、麸皮、K2HPO4,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数据处理得到响应模型。预测得到菌株6hRe76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麸皮5.92%,K2HPO40.71%,酵母膏0.75%,MgSO40.05%,CaCl20.05%,吐温80 0.15%,装液量11mL/50mL三角瓶,接种量10%,种龄24h,34℃,初始pH9.0,培养时间36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6hRe76产酶量达92.11U/mL,比原始水平57.15U/mL提高了61.17%。
  • 田荟遥,蒋继志,李成斌,侯宁,申芬,李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东北三省马铃薯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以及不同线粒体单倍型与其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2017年从东北三省分离纯化的137株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类型,并比较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产孢量、生长量以及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致病力。结果显示,Ⅱa型为主要单倍型,占71.5%,其次是Ⅱb型,占21.2%,最少的为Ⅰa型,占7.3%,没有检测到Ⅰb型。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均在20℃时生长最快,其中Ⅱa型菌株的生长速度最快(6.43mm/d)、平均产孢量也最多(33.5×10~4个/mL),I b型菌株生长速度最慢(3.41mm/d),产孢量也最少(6.4×10~4个/mL),且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侵染马铃薯离体叶片后形成的病斑面积也以II a型菌株的最大(53%),约占叶片面积的一半以上,而I b型菌株的最小。这些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致病疫霉线粒体单倍型有3种,且不同类型单倍型与其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尤其是致病力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 郑旭 黄聪聪 庞茜 藏金萍 曹宏哲 张康 董金皋 邢继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拟南芥AtBT4基因在抵抗Pst DC3000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检测AtBT4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bt4和bt4-1、回复突变体CE和超表达突变体OE对Pst DC3000的敏感性,结果发现,bt4、bt4-1突变体感病症状较为严重、病菌cfu值明显增强、胼胝质含量明显降低,表明AtBT4基因在拟南芥抵抗Pst DC3000侵染过程中发挥正调控的作用。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bt4、bt4-1、CE、OE接种Pst DC3000后SA、JA/ET信号途径关键基因ICS1、NPR1、JAR1、PDF1.2的表达情况,发现bt4和bt4-1突变体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回复突变体和超表达突变体,表明AtBT4基因正调控ICS1、NPR1、JAR1、PDF1.2的表达。由此推测,AtBT4基因通过调控SA、JA/ET信号途径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tBT4基因调控拟南芥抵抗Pst DC3000侵染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 刘策 王稳 乔欣 张薇 郭冉 郝风娇 张利辉 董金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天然产物中获得新的除草活性物质,通过酰胺化和缩合反应,得到4个阿魏酸端链衍生物,以反枝苋、稗草、马唐、油菜为供试植物,以莠去津为阳性对照,将化合物的浓度设置为200mg/L,利用小杯法和茎叶喷雾法对这4种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测定。小杯法的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油菜的根茎均有抑制效果,对根的抑制率为87.32%。对马唐的茎抑制率为67.48%。化合物2抑制反枝苋根生长,抑制率为62.02%,对油菜的根抑制率达到90.74%。化合物3对反枝苋根的抑制率为54.11%,对油菜根的抑制率为88.68%。化合物4对稗草、马唐和油菜根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对油菜根的抑制率为84.24%。茎叶处理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4对稗草地上部抑制率为61.46%和60.55%。 
  • 董存涛;时佳妹;高卫;邱辉;郝风娇;杨喜;霍静倩;张金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课题组前期合成得到3-己基-4-碘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1)和3-己基-4-氰基-6,7-二甲氧基异香豆素(化合物2)。为得到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利用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衍生合成,得到5种结构新颖的异香豆素衍生物3a-3c和4a-4b。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确证。利用茎叶处理法、小杯法和水生藻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对马唐和拟南芥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4a和4b对油菜根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化合物3c对马唐茎的生长、3b对反枝苋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所有化合物对藻的活性均没大的影响。化合物3a对马唐和拟南芥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可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应用。 
  • 肖 坤,崔 延,高丹阳,王志刚,阎爱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能够显著促进核桃生长的根际解磷微生物,本研究采用溶磷圈法从河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筛选根际解磷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并验证其对核桃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6株解磷细菌中,解有机磷菌株泛杆菌(Pantoea gavini)菌株27B和解无机磷菌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21A的溶磷能力分别为22.70和14.16mg/L;产IAA能力分别达到97.95和79.13mg/L。采用浸泡和周围施2种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菌株接种,能够显著促进核桃的生长。这2株细菌为进一步开发核桃专用微生物肥料提供了物质基础。 
  • 贺红月;牟洪香;马长明;单媛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认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叶凋落物分解特征及与伴生植物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野外凋落物网袋分解法,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设置了4种不同质量混合比例的叶凋落物处理(即纯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胡枝子(3∶1),华北落叶松和胡枝子(1∶1),华北落叶松和胡枝子(1∶3)),研究了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胡枝子叶凋落物能促进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随着分解期的延长以及胡枝子叶凋落物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随分解期的延长,叶凋落物中的N、P呈上升趋势,而K、C呈下降趋势,除C外,混合叶凋落物中的N、P、K含量均高于纯华北落叶松,且随着胡枝子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除速效P外,随着胡枝子叶凋落物比例的增大,土壤中的碱解N、速效K、有机质和pH值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此结果为促进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维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力提供理论依据。 
  • 赵延伟;马阳;彭正萍;王艳群;吴敏;王亚玲;张家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作物产量提高受限,肥料利用率降低,大气污染加重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减氮配施增效剂下的麦田N2O、CO2、CH4排放通量动态变化、综合增温潜势、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增效剂下的N2O排放峰值在播种-分蘖期,CO2排放峰值在扬花-灌浆期;麦田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主要是由CO2决定,添加纳米碳和双氰胺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峰值分别较农民习惯施氮肥减少55.5%和69.1%,峰值也较农民习惯施氮肥和推荐施氮肥延迟1d和4d;与农民习惯施氮肥比,各减氮处理的麦田N2O和CO2排放总量分别降低21.5%52.2%,11.9%33.6%;小麦产量提高6.2%21.4%。施氮量为180kg/hm2时,增施锌腐酸、纳米碳和双氰胺可提高冬小麦产量,减少CO2和N2更多.
  • 韩建;霍增起;尹兴;吉艳芝;张杰;张丽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选取太行山南部31个典型果园探究不同地形与产量条件下土壤养分特征并进行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多元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南部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总体处于适量及以上水平,仅丘陵、平原及中低产园土壤有效锰含量较低。(2)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均以山地园较高,分别为20.61,79.97mg/kg;土壤有效磷虽呈现平原﹥山地﹥丘陵趋势,但不同地形间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之间差异不显著。高产园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分别为76.89,51.15 mg/kg,显著高于低产园;土壤速效钾高产园为347.81 mg/kg,显著高于中低产园(154.97,132.10mg/kg);氮素水平在不同产量园未表现差异性。(3)山区园土壤有效锰含量达22.73mg/kg显著高于丘陵、平原园地;其他微量元素地形间园地差异不显著。不同产量园中土壤微量元素未有明显分异。(4)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Vc在不同地形与产量园没有差异,丘陵与高产园具有较高的硬度,山地与低产园酸度较大,平原园果个较大。(5)土壤有机质与果实固酸比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铜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呈负相关,而与果实硬度和Vc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锰与Vc和果实硬度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锌与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正相关。
  • 左彬彬;张彦萍;刘海河;陈倩云;李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厚皮甜瓜品种‘迎春(F1)’为试材,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昼15℃/夜6℃(12h/12h),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甜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叶绿素及荧光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与未经茉莉酸甲酯处理的对照相比,2μmol/L处理能显著提高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降低冷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而2 000μmol/L处理则加剧对甜瓜幼苗的伤害。表明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可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和活性氧的大量积累,缓解叶绿素的降解和光抑制作用,从而增强甜瓜幼苗耐低温能力。 
  • 张朝红,杨凤秋,陈东玫,赵同生,赵国栋,李扬,赵永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初步揭示短枝型苹果的遗传机制,本文以‘新红星’和‘宫崎短枝富士’正反交分离群体、‘宫崎短枝富士’ב坂田津轻’的分离群体植株6397株为试材,开展短枝型苹果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短枝型苹果的后代中,枝条长度、枝条基部粗度、成枝力、总芽数、短枝率和尖削度表现为超亲变异趋势,萌芽率和节间长度为超低亲变异的趋势;短枝型苹果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筛选到CHG02、CHO01和CH02C06与短枝型密切相关的SSR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6,4.6和4.6cM。 
  • 刘嘉翔,赵丹,杨建伟,史宝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CK、W1、W2、W3(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5%、65%~60%、50%~45%、35%~30%)对野生花灌木北京山梅花耗水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山梅花的耗水日进程、耗水速率日变化在各处理下均呈"单峰型"曲线;Gs、Tr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W1、W2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水分梯度的日耗水量随天气的变化趋势均为晴天>半晴天>阴天;株高、总叶面积、干重等生长指标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差异显著,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量会降低植株的根冠比;北京山梅花日耗水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光照>气温>相对湿度(负)。综合考虑其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状况,建议选择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60%,既起到节水的效果,又能保障植株正常生长。 
  • 郭玉洁,张响,郭明阳,刘冬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鼠尾草属植物的6个种12份样本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品种(系)的鼠尾草植物均为二倍体种。染色体数目具多样性,染色体基数为x=7,8,9,染色体数目为2n=14,16,18;其根尖细胞基本由4种染色体m、sm、st、t组成;核型有"2A","3A","2B","3B","3C"5个类型,其中以"2A"类型居多;核型不对称系数在57.27%~75.64%;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在1.53~4.57之间。通过核型分析,6种鼠尾草种间核型差异明显,因此认为这6种鼠尾草亲缘关系较远;彩蝶鼠尾草2个品种(系)核型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蓝花鼠尾草中维多利亚与一串蓝核型差异较小,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彩苞鼠尾草2个品种(系)核型差异明显,亲缘关系较远;林荫鼠尾草2个品种(系)核型差异明显,说明亲缘关系较远。
  • 刘烨,张刘宽,魏瑞研,胡靓达,吴桐,孟庆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4个品种美女樱的胚根根尖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対美女樱制片的最佳解离时间进行探讨。结果表明:4种美女樱的胚根根尖在1mol/L盐酸的盐酸解离液中以60℃的恒温水浴解离时,解离8min制片效果最好,且均为二倍体,美女樱‘水晶球’、美女樱‘石英’(红)、美女樱(混色)的核型类型为1A,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0=8m+2sm(2SAT)、2n=2x=10=10m、2n=2x=10=10m。美女樱‘石英’(蓝)核型类型为2A,核型公式为2n=2x=10=8m+2s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在1.56~2.04之间,仅美女樱‘石英’(蓝)出现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5.15%~60.00%。通过进化趋势分析初步推断供试美女樱品种的进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为:美女樱‘水晶球’、美女樱‘石英’(蓝)、美女樱(混色)、美女樱‘石英’(红)。 
  • 韩昊莹,赵宇,崔建涛,田润博,侯华琳,徐朋丽,郑兰兰,陈红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和PCV3基因组序列,分别在M基因和Rep基因高度同源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EDV和PCV3双重PCR方法,即可同时扩增225bp(PEDV)和138bp(PCV3)2条特异性片段,而该方法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博卡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大肠杆菌核酸扩增均为阴性;PEDV和PCV3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428和325拷贝/μL,且特异性强、敏感性好,为快速、高效检测PEDV和PCV3提供了技术帮助。
  • 郝文秀,李梁,孙建恒,徐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12根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超声波波速对应关系的全过程检测试验,研究了轴心受压柱在不同工作应力状态下的超声波波速、幅值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混凝土强度对超声波波速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结构超声波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 刘燕,张伟聪,李忠献,高秋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通过自行研制的长期轴拉持载装置,对不同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进行短期及长期轴拉荷载下的碳化试验,探讨不同荷载水平的短期加载及长期持载形式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拉、压荷载对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区别。结果表明:在各碳化龄期,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均随荷载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长期持载较短期加载对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更为不利;粉煤灰掺量低于30%时,轴拉荷载下的碳化深度大于轴压荷载下的碳化深度,当粉煤灰掺量达到40%,应力水平超过20%时,轴压荷载较轴拉荷载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更为不利。 
  • 张华,李泽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通用数值分析程序,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计算在地震力激励下,桩长对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桩长的增加,结构的最大侧移增量减小,结构底部摇摆角随桩长而减小,而结构底部最大剪力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大,但顶部楼层最大剪力随桩长变化不明显。 
  • 田稳苓,孟毅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28个砖砌体柱进行轴心抗压试验,研究了浸泡条件(0,24,48h;0,0.5,1.0,1.5m)对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砖砌体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砖砌体柱破坏形态、轴压承载力、轴力-变形关系随浸泡条件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砂浆砖砌体柱轴心抗压承载力、轴力-变形随浸泡时间、深度的关系曲线,并探讨了浸水砖砌体柱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砂浆砖砌体柱的轴压承载力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石灰砂浆转砌体柱的轴压承载力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先降低后缓慢升高的趋势;浸泡深度对砖砌体柱的轴压承载力影响极小。 
  • 刘佛良,杨晓彬,吴伟斌,洪添胜,张震邦,陈浩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7SGH山地果园双轨运输机以其载重爬坡能力强和无需开垦山路等特点成为山地果园运输农资的重要装备,但运输机的振动会对支撑轨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运输的货物也会因此受损。本研究通过利用Econ振动分析仪测量运输机7个关键部位在不同载重工况下的X、Y、Z方向的振动参数。基于时域信号进行FFT傅里叶变换,得出载货滑车振幅峰值主要集中在146~224Hz,其振动幅度为0.022~0.026 G,而0~10 Hz频率段振幅小于0.008 G。运输机在轨道平面法向Z方向的振动最大。考虑到运输机启动和制动等对钢丝绳的惯性冲击,基于LabVIEW设计一套钢丝绳安全测试系统,测试表明增加钢丝绳避振装置可以使牵引钢丝绳的惯性冲击拉力降低32%、振动波动降低62.5%,从而减轻了钢丝绳振动疲劳损伤,并且提高了运输机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
  • 马建斌,滕桂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征构建(Feature Construction)为了改变分类问题的输入空间,提高分类的性能。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算法表示方法灵活,适合处理特征构建任务。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规划算法的多特征构建方法(gpfcm),此方法利用信息增益比作为遗传规划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保存遗传规划算法运行过程中较好的个体作为构建的特征。搜集6个UCI机器学习数据集,选择k最近邻(knn)和决策树(C4.5)作为分类算法,实验比较本研究提出的方法(gpfcm)构建的特征与其它2种方法(gpfcs和gpfcai)构建的特征及与原始特征的特征组合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方法构建的特征对大多数数据集能取得比其它方法构建的特征更好或相当的分类效果;利用遗传规划算法构建的高层次的特征能改善分类算法的预测性能。 
  • 王中意,车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解决重叠叶片目标边缘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M算法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对叶片重叠部分边缘进行预测重建的方法。首先使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去除叶片的叶柄部分,采用链码差算法精确提取角点,用相关分割准则分割重叠目标;得到目标区域边界点到图像质心的距离和角度,然后利用基于L-M算法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通过角度预测遮挡重叠部分图像质心到边缘点的距离。最后将预测的距离值转换到图像坐标,得到重建的边缘。通过实验,该方法在保证叶片基本形状下,重建边缘后叶片面积误差可在10%以下,边缘预测效果较好,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该方法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测定重叠叶片面积,对重叠叶片边缘重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