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1-20
      

  • 全选
    |
  • 白云飞 1,孙贵先 2,李珊珊 1,刘昊东 1,赵思航 1,张树华 3,赵勇 1,杨学举 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旱是限制小麦增产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本研究以 455 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调查水分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材料的株高、穗长和籽粒产量等性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参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性状的抗旱系数差异较大,旗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77%;其次是籽粒产量,变异系数为 35.80%;成熟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 3.40%。不同性状抗旱系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穗长、穗叶距、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小穗数和籽粒产量 8 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之间均呈极显著的 正相关,说明该8个性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具有协同变化的效应。以供试材料的平均抗旱隶属函数值为响应变量,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为回归变量进行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中株高、旗叶面积、成熟期、籽粒产量、小穗数、穗叶距、穗长、抽穗期、旗叶宽和灌浆时间 10 个性状的抗旱系数入选模型,并可以解释平均抗旱隶属函数值变化的 99.7%,可以用于大规模筛选抗旱材料,提高筛选效率。根据平均抗旱隶属函数值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筛选出强抗旱型材料 30 份,较抗旱型材料 49 份,为培育、推广抗旱性较好的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 乔金柱,麻 楠,孙天杰,李 姗,王冬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研究小麦TaSnRK2.1在小麦-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PCR扩增TaSnRK2.1的开放阅读框(ORF) 全长,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 1 029 bp,编码 342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 38.78 kDa,等电点为 5.78。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 pColdⅡ-TaSnRK2.1,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使用终浓度 0.5 mmol/L IPTG 诱导基因表达,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诱导蛋白 ( 包涵体 ) 在约 39 kDa 处有明显条带,与预测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利用 Ni-NTA 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并将之作为抗原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抗体效价为 1∶25 600,采用 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该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结合 TaSnRK2.1。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 TaSnRK2.1 在小麦- 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李天聪,王 擎,王建霞,张 燕,申 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玉米大斑病菌高亲和力 cAMP 磷酸二酯酶(High-affinity cAMp phosphodiesterase,H-PDE)和低亲和力 cAMP 磷酸二酯酶(Low-affinity cAMP phosphodiesterase,L-PDE)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发现 StH-PDE 与狂犬壳二胞菌(Ascochyta rabiei)、小麦黄斑叶枯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 repenti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中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69.21%、84.21%、85.94%,StL-PDE 与狂犬壳二胞菌、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小麦黄斑叶枯病菌中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57.90%,60.14%,71.38%;启动子预测发现,StH-PDE 和 StL-PDE 启动子区存在 SP1、AP1、p53、STAT5、AP-2、ATF/CREB 以及 GATA 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碳源、氮源环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以果糖、乳糖、山梨醇和淀粉作为碳源对 StH-PDE 和StL-PDE 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其中以山梨醇对 StH-PDE 表达影响最强,铵态氮和尿素作为氮源对 StH-PDE 和StL-PDE 的表达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而硝态氮诱导作用不明显。所以,明确 PDE 对碳氮源的响应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 刘振兴,周桂梅,亚秀秀,陈健,孟庆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 29 份红小豆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红小豆高产品种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株高、荚长与产量呈负相关,日产量、百粒重、 单株荚数、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日产量、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效应值分别为 0.875 0、0.571 0,综合效应大小依次为日产量、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荚粒数、主茎节数、主茎分枝、荚长、株高;高产类型的品种应具备生育期较(97 ~ 102 d)、株高较矮(54 ~ 65 cm)、主茎分枝较多(4 ~ 6 个)、单株荚数较多(31 ~ 40 个)、单荚粒数多(6 ~ 9 粒)、百粒重较大(17
    ~ 24 g)、日产量较大[29 ~31 kg/(hm2·d)  ]等基本特征。
     
  • 贾羊羊,贾哓玮,司旭阳,张洪艳,张科,潘延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酰甘油激酶(DGKs)是植物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二酰甘油(DAG)的磷酸化 形成植物中新型的第二信使分子磷脂酸(PA)。拟南芥中 AtDGKs 有 7 个亚型。本文利用报告基因 GUS 和实时定量 RT-PCR 的方法,检测了拟南芥中 AtDGK7 亚型基因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以及 AtDGK7 基因在植物受 到各种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刺激下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AtDGK7 在幼苗、根以及花器官中均有表达;该基因 在盐和干旱胁迫下表达升高,受到 24
    -eBL 的诱导表达,暗示 AtDGK7 对于拟南芥适应逆境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介导了植物对激素的响应过程。我们的数据为进
    一步研究 AtDGK7 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 吴敏, 赵延伟, 马阳,彭正萍, 李迎春, 王艳群, 张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稳定夏玉米产量,提高氮素效率、减排农田温室气体,试验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调控模式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 N2O、CO2、CH4 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肥(FN)比,在推荐施氮肥基础上减氮 20% 并配施双氰胺(80%RN+DCD)、纳米(80RN+NC)和锌腐酸(80%RN+HA+Zn)的玉米产量分别增加 15.8%、7.6% 和 6.5%;减氮处理的植株氮吸收量、生产效率、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均分别提高 1.6%、10.2%、40.4%、35.7%;N2O 和 CO2 排放具有明显季节性排放规律,CH4 变化不明显。减氮处理的 CO2、N2O 排放总量分别较 FN 降低 4.6% ~ 27.3%、19.6% ~ 51.5%。等氮用量条件下,与推荐施氮肥基础上减氮 20%(80%RN)比,添加 HA+Zn、NC、DCD 处理的 N2O 排放总量分别降低 11.7%、21.2% 和 31.1%,CO2 排放总量分别降低 4.7%、10.8% 和 20.0%。减氮配施调控剂同时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环境和产量效应,80%RN+DCD 处理既能保证玉米稳产,提高氮素利用,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赵一彤, 魏戏梦, 薛超玲, 李景刚, 赵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枣 TCP 基因家族在枣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文利用枣全基因组数据库搜索 TCP 家族基因, 对该类基因进行鉴定、染色体分布等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枣 TCP 基因家族包含 22 个成员,蛋 白长度范围为 172 ~ 590 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88 ~ 5.25,全部为亲水蛋白;其中 15 个基因分布在 6 条染 色体上,5 号染色体最多,有 4 个;聚类分析发现,该类基因可分为 Class Ⅰ和 Class Ⅱ 2 类,Class Ⅱ又分为 CYC/TB1 和 CIN 亚类;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该类基因主要在叶、蕾、花和果中表达;同时,植原体侵染对该类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影响。蛋白互作预测发现 ZjTCP 和其他蛋白以及同一家族蛋白内部之间均可以发生互 作。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 尹宝颖, 张 媛, 孙福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鸡冠 × 富士 F1 代的 243 个单株为试材,利用 SSR 标记对 F1 代单株进行杂种真伪性鉴定和遗传多样 性分析。结果表明:从 35 对 SSR 标记中筛选出了 9 对在亲本间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标记,占总数的 26%,其中 5 对完全互补型标记鉴定率(95% 以上)明显高于 4 对不完全互补型标记 (50% 左右 ),9 对标记相 互补充鉴定出了 225 株真杂种,真杂种率为 93%。7 个 SSR 标记用于基因型分析,除 1 个标记表现为偏分离, 其余 6 个标记的分离均符合孟德尔规律。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5 个 F1 代单株可划分为 2 个大类 4 个 亚类,单株间遗传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 孙 毅,王笑颖,陈宗培,王贵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猪粪源有机肥在茄子种植中的资源化利用及重金属积累,本研究采用冷棚茄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猪粪施用量对茄子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为循环农业农场制定有机肥安全应用技术体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CK1、CK2)相比,施用猪粪后茄子产量有明显增加,以猪粪
    56.08 t/hm2为底肥时的处理产量最高;茄子肉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茄子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我国无公害蔬菜重金属含量指标规定,但随着猪粪用量的增加,茄子果肉中的 Pb 和 Hg 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茄子皮中的 Cu、Zn、As 和 Cd 含量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前相比, Cu、Pb 和 Cd 有降低的趋势,降幅最大的为 Cd,而 Zn、As、Cr 含量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 Cr 的增幅为 4.04%~ 11.97 %,各处理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一级土壤标准规定的重金属含量值。
  • 袁雨婷,高志岭,贾树云,高雪晴,张 祎,刘春敬,王殿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静态箱监测土壤 N2O 排放、DTM 法(田间试验)和硫酸吸收法(室内模拟试验)监测土壤 NH3 排放,研究了沼液施用方式和土壤含水量(WFPS)对土壤 N2O 和 NH3 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田间不同沼液施用方式下,各处理的氮素气态损失均表现为 NH3-N >N2O-N,NH3-N 和 N2O-N 损失量分别占投入氮素的 0.54% ~ 36.74% 和 0.02% ~ 3.39%;与沼液表施处理 SA 相比,沟施 FA 或混施 IA 处理的 NH3 排放量分别降低了 90.38% 和96.5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同时也显著增加了 N2O 排放,增幅分别为 82.40% 和 58.50%(P<0.05)。(2)室内模拟试验在 WFPS40%、WFPS60% 条件下 IA 和 SA 两种施肥方式对土壤 N2O-N 和 NH3-N 排放的规律同田间试验一致,并发现室内拟试验土壤 N2O-N 和 NH3-N 排放均随 WFPS 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田间和室内模拟试验,在土壤 WFPS<60% 时,沼液混施相较于其他处理可实现果园土壤 N2O 和 NH3 的同步减排。
     
  • 顾 月,王 晗,淑 英,张志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待宰季节对驴肉成熟中热休克蛋白 70 表达量(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本文以 3 岁龄‘三粉母驴’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冬、春、夏 3 季进行屠宰,测定驴肉在成熟 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Hsp70 表达量、肌肉组织结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组 pH 值 1 ~ 3 d 显著低于冬、春 两季(P<0.05),4 ~ 7 d 显著高于春季组(P<0.05);夏季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春、冬两季(P<0.05),MFI 值、 TVB-N 值、肌原纤维蛋白溶出量、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冬季组(P<0.05);冬季组 pH 值高于春季组,1 ~ 3 d 显著高于夏季组(P<0.05);冬季组滴水损失、TVB-N 值、MFI 值、肌原纤维蛋白溶出量、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夏季组(P<0.05)。冬、夏两季 Hsp70 含量显著高于春季组(P<0.05)。夏季组肌纤维间隙大于春冬两季,形状更不规则。研究认为,夏季、冬季屠宰会增加驴肉中 Hsp70 表达量,对驴肉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 焦熙堯,张 斌,王浩洋,张 静,周荣艳,李相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注射气泡是一种新型的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诱导方法,本研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向子宫内注射 气泡,构建气泡诱导的蜕膜化模型,以正常胚胎诱导的蜕膜为对照组,采集 2 种方式来源的蜕膜,通过形态学 和 HE 染色,比较 2 种蜕膜的形态组织差异,并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 2 种蜕膜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 果表明:由气泡诱导的蜕膜因缺乏滋养层的刺激,形态结构呈现异常增殖,其组织切片不能辨别出初级蜕膜区和次级蜕膜区,没有外胎盘锥的形成,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 59 个基因表达下调。表明气泡能够高效诱导蜕膜化反应,其诱导的蜕膜组织和正常胚胎诱导的蜕膜组织存在差异,属于异常的蜕膜组织,这为研究早期胚胎着床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马艳莉 1,2,梁静静 1,丁玉峰 1,李素萍 1,席晓丽 1,王 颉 1,郭书贤 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的优势细菌群落,使用亨盖特厌氧滚管法对青方腐乳中丁酸产生菌进行分离,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GGE 结果表明:青方腐乳的优势细菌群落多于其他类型腐乳,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 产气肠杆菌、丁酸梭菌等几大类。为了进一步利用青方腐乳中的丁酸梭菌,增强青方腐乳微生态健康作用,从青方腐乳中分离到 12 株单菌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培养液中丁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2 株菌中有2 株菌(BP01 和 BP02)代谢产物含丁酸,BP01 菌株和 BP02 菌株发酵 48 h 培养液中丁酸含量分别为 6.48 和3.27 mmol/L。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 BP01 菌株为丁酸梭菌,BP02 为双酶梭菌。考虑到 BP01 菌株产丁酸能力较强且为广泛认可的益生菌,后续试验选择 BP01 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菌株菌落形态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进一步验证 BP01 菌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 高 卫 1,李晓天 1,任 达 1,赵国存 2,陈 来 1,霍静倩 1,王彦恩 1,张金林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设计筛选出具有高除草活性化合物,本研究以前期发现的高除草活性化合物 4u 为先导,设计合成 8个结构新颖的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即 3-( 噻吩 -2- 基 )
    -1- 嘧啶 -1H- 吡唑 -5- 胺衍生物。所有结构均经过氢谱、 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小杯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测定,分别以 4u 和莠去津作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在 200 mg/L 浓度下,化合物 5a、5d、5f、5g 和 5h 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 5g 和 5d 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 82% 和 77%,显著优于对照药 4u (60%);化合物 5d 对反枝苋根长的抑制率为 64%,显著 高于对照药剂莠去津 (32%);同时,5d 对反枝苋茎长的抑制率为 64%,优于对照药 4u(59%)。由此可知,5d 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
  • 高文强,胡净净,郭 超,曹志艳,刘 宁,周丽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拟南芥表皮毛抵抗植食性昆虫侵袭和取食的化学防御机制,本研究利用显微镜观察二点委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爬行时对拟南芥叶片表皮毛的碰触;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幼虫爬行是否损伤表皮毛及植物防御素基因 AtPDF1.2 在表皮毛内的表达情况;利用 Real-time PCR 检测茉莉酸合成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爬行触碰并损伤表皮毛、诱导植物防御素基因 AtPDF1.2 在表皮毛内表达;外力模拟昆虫触碰表皮毛使茉莉酸合成酶基因 AtLOX3、AtAOC3、AtOPR3 的相对表达量升高、胼胝质累积在表皮毛细胞底部和分支处。说明植食性昆虫爬行对表皮毛的触碰可诱导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防御反应的发生,研究结果为植物抗虫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 刘 赞 1,王 红 2,李旭光 3,周大迈 2,张瑞芳 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摸清黑龙港平原东北部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分布特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施肥管理不科学现象,本文以黑龙港平原东北部 17 个县为研究对象,运用 GIS 技术,选取与粮食生产相关性高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因子为研究指标,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缓效钾变异系数范围为 28.65% ~ 45.26%,均属中等变异性,有效磷变异系数为 119.21%,属强变异性。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缓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空间上有机质含量分布较为零散,基本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规律;全氮和缓效钾高值区零星分布在西部、东部,低值区分布在北部、南部;有效磷和速效钾高值区均分布在西部、北部和东部,大体呈环状分布,并向中部递减;总体来看,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土壤养分含量较为适当。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不同土壤养分的含量会对土壤其它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造成影响。
  • 张 旭 1,吕丽华 2,董志强 2,张乐雨 1,贾秀领 2,张西平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构建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冬小麦群体结构,2017—2018 年在藁城采用覆膜 × 播期 × 播量三因 子试验,研究了 4 种栽培措施对小麦冬前土壤水分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 CK(传统裸地条播) 相比,覆膜 0 ~20 cm 土层温度提高 1.02 ~ 1.24 ℃,0 ~ 50 和 100 ~ 160 cm 土层的蓄水量增加 7.0 ~
    9.4 mm 和 13.6 ~ 18.1 mm,播期、播量因素对冬前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影响。适期播种处理的干物质量、LAI(叶面积指数)、 个体形态指标均显著高于晚播和CK,晚播处理的叶片数和分蘖数低于 CK,大蘖数与 CK 无明显差异,而次生 根数显著高于 CK。覆膜适期播种易造成植株冬前长势过旺,晚播能有效控制冬前长势,同时覆膜减弱了晚播 因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表明在该种植模式下可以通过小麦晚播实现玉米晚收,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 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 王康迪 1,2,王士杰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建立了主裙楼深浅基坑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台深比、坑趾系数、深度比及深差 等参数,研究了主裙楼深浅基坑变形的相互影响范围,以及相关参数对裙房基坑支护体系侧向位移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及进一步研究参考与借鉴。
     
  • 周 娟 1, 于少猛 2, 钱 稷 2, 郑敬莎 2
    针对苹果园区冠层相关数据测量时存在的测量周期长、人工成本高、人为操作导致的偶然误差大等问题,设计了园区内自主行进、准确定位目标果树、连续测量的冠层测量系统。系统通过鱼眼镜头拍摄大范围景物, 应用单片机构建立体定位系统,准确定位目标果树;通过控制底部舵机、垂直水平舵机和光照度传感器实现果树冠层顶部、中部、下部的多角度光照强度的数据采集;利用程序去除数据的粗大误差,进而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推算,同时通过 GPRS 模块实时上传到用户终端。本系统通过与 TRAC-plus 冠层分析仪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 > 0.05),系统稳定,误差范围小于 ±3%,数据可靠,可为果树修剪提供数据基础。
  • 李赛飞,王树才,王玉泉,刘世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工厂中现有的咸鸭蛋快速腌制装置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制定了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方案;以咸鸭蛋快速腌制装置中的电加热锅炉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电加热锅炉的数学模型,利用 MATLAB/SIMULINK工具箱,分别设计了传统 PID 控制方案和模糊 PID 控制方案,然后运用 PLC 控制器,针对 2 种控制方案编写
    PLC 控制程序,通过上位机软件 WINCC 设计监控界面,对咸鸭蛋快速腌制箱中的温度进行在线采集。实际应用表明,在咸鸭蛋快速腌制温度控制系统中运用模糊 PID 控制器缩短了温度的调节时间,减缓了咸鸭蛋快速腌制箱中腌制液温度的震荡,降低了超调量 , 温度的稳态误差为 ±1.3%,有利于降低咸鸭蛋快速腌制过程中温度波动的影响。
  • 于 洋,徐 晓,朱常志,张 华,郝文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冀中地区某日光温室室内、墙体温度实验测试,得出了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规律:土墙内部分 为 3 个层次:蓄热层、过渡层和保温层,墙体在白天储存热量,夜间进行放热活动。夜间室内地面附近的位置 温度相对较高,说明室内地面土体蓄放热对于维持室内温度也很重要。该研究可为日光温室的建设提供理论与
    实践支持。
  • 陈永明,蔡振江,张梦,张鲁民,王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温室传感器类型较多,输出信号种类及协议不统一等问题,以 STM32 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 1 种 温室无线自适应信息采集器。该采集器可对温室传感器不同输出信号种类进行识别,并根据信号类型切换到相 应的检测电路。通过 Wi-Fi 模块与接入网络的路由器,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云端互联网,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 时监测。引入 SVM 分类算法,对识别电路采集的电压信号进行分类处理,提高了传感器信号分类精度。为验 证信号分类器的性能,采用不同类型传感器信号对模型进行分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能够有效提高信号识别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