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01
      

  • 全选
    |
  • 郝志明,章? 悦,张力菁,温树敏,刘桂茹,王睿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麦红吸浆虫 (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 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选育抗虫小麦品种是控制虫害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利用通量高、成本低的抗虫相关标记对提高小麦抗虫种质资源筛选和分子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期挖掘到的抗虫候选基因 TraesCS4A01G437800 序列中存在的 SNP 位点开发了 1 个四引物 ARMS-PCR 标记 T3-1-1,并在 92 个 RIL 株系和 95 个小麦品种中进行了标记有效性检测。结果表明:T3- 1-1 在 RIL 株系间的检测有效率在 90% 左右,在供试高抗、高感小麦品种中的检测有效率较高,分别为 63.16% 和 96.43%,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虫性筛选和抗虫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抗虫位点的 14 个抗虫小麦品种中,多为生产上很少使用的老品种,因此鉴定和创新小麦抗虫种质资源尤为重要。
  • 杨明晓,吴? 伟,张钧浩,付博阳,彭正萍,薛? 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优质小麦生产中提高小麦品质的最佳施氮时期,本试验以强筋冬小麦‘藁优 2018’为供试材料,于河北省宁晋县布置田间试验,在总施氮量为 240 kg N/hm2 的高产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施氮 + 拔节期施氮处理相比,将拔节期施用氮素的 50% 于小麦生长后期施用,2017—2018 季小麦孕穗期施氮处理下小麦籽粒增产 11.9%,小麦各器官吸氮量及地上部总吸氮量最高。不同追氮时期各处理间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后期追氮可提高小麦面粉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和吸水率,但后期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后期追氮处理中孕穗期追氮较其他处理(抽穗期、开花期)追氮提高小麦加工品质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采用基施氮 + 拔节期施氮 + 孕穗期施氮(4∶3∶3)的氮素施用模式是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及养分高效利用的氮肥管理模式。
  • 赵甜甜 范会芬 孙天杰 肖付明 张? 洁 王冬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 Na+ 外排和区隔化作用的 Na+ /H+ 逆向转运蛋白 (NHX) 的基因和能够为其提供跨液泡膜 H+ 梯度驱动力的液泡膜 H+ - 焦磷酸酶 (VP) 的基因共转化能够提高植物耐盐性。本研究从抗盐大豆品种‘冀豆 7 号’中克隆得到液泡膜 H+ - 焦磷酸酶基因 GmVP1,构建了 GmVP1 单价以及 GmVP1 与 GmNHX1 双价转化载体,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转化体系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GmVP1 在转录水平响应盐胁迫,GmVP1 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转基因大豆发状根对 NaCl 的耐受性,GmVP1/GmNHX1 双价基因过表达比 GmVP1 单基因过表达更能提高大豆发状根相对生长量及其耐盐性。
  • 李振宙,吴兴慧,何佩云,张? 余,黄凯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荞品种‘晋荞 2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 4 个氮肥处理:CK(不施氮,对照)、LN(低氮)、MN(中氮)、HN(高氮),研究耕作方式与氮肥用量对苦荞根系形态、农艺性状、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总体随施氮量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基本以中浓度(MN)处理时最高;不同氮肥处理下的灌浆时期对粒重的贡献率均以中期>后期>前期;不同耕作方式处理间,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以深耕和常耕处理优于浅耕处理,籽粒灌浆速率(Gmean)以深耕处理时最快;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株高、根系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深耕及中浓度氮肥处理时更利于苦荞生长发育。
  • 白? 雪,孙? 敏,董石峰,卢鹏飞,侯非凡,刘? 昊,高志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 2017—2018 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 3 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 159 ~ 175 μg/kg 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 ~ 300 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 496’和‘临黑 131’2 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 246 ~ 258 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 6% ~ 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 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 496’表现较好。
  • 尚梦洁,王希全,杨亚东,李康利,聂江文,曾昭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进新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 2 年(2015 年和 2017 年)大田试验,比较了 14 个夏播花生品种在黑龙港低平原区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试验年份显著影响花生的经济和农艺性状。与‘冀花 4 号’(对照)相比,‘豫花 9620’‘豫花 25’‘远杂 9102’‘豫花 9326’‘远杂 9847’‘远杂 9307’和‘豫花 9719’等多个品种均具有产量优势,其中‘豫花 9719’表现最好。两年试验中‘豫花 9719’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 43.1% ~ 46.4% 和 59.1% ~ 73.5%。此外,荚果产量与籽仁产量、出仁率及百果重等均显著相关,但与单株饱果数、主茎高及侧枝长等的相关性受试验年份的影响。综合来看,在黑龙港低平原区引进种植‘豫花 9719’是提高该区域夏花生产量的有效途径,可为该区域花生产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高产花生品种资源。
  • 张庚 张笑玲 孟义江 靳小莎 李会 葛淑俊
    为明确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本研究文以散粉后不同时间的掌叶半夏花粉为材料进行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筛选,并以此测定花粉活力的变化规律;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散粉前后不同时间内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运用杂交指数、花粉 / 胚珠比和人工授粉试验对掌叶半夏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建立了适合掌叶半夏花粉活力测定的离体萌发法,其中硼酸浓度为 100 mg/L,蔗糖浓度为 10%,花粉萌发达到最大值 73.56%;掌叶半夏在散粉第 2 天花粉量最多,花粉活力最高 (73.87%);附属器顶端刚露出佛焰苞时柱头具有可授性,从佛焰苞部分打开到散粉当天,柱头可授性较强;结合杂交指数、花粉 / 胚珠比和人工授粉试验判断,掌叶半夏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掌叶半夏为常异花授粉植物。为掌叶半夏杂交育种和种子繁育体系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 马佳 刘雅辉 孙建平 李颖 胡栋 彭杰丽 王占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和根际效应,以耐盐植物金花葵(Hibiseu manihot L.)和根际益生菌链霉菌 Streptomyces TOR3209 为材料,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在始蕾期和成熟期,检测了 TOR3209+ 金花葵(T1)、金花葵(T2)和裸地原土(空白 CK)根际微生物总量和主要菌群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了根围土壤主要酶活性和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T2 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磷脂脂肪酸 (Phospholipid-derived fatty acids, PLFA) 含量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但 G+/G- 值高于 CK,土壤却转向贫瘠。T1 处理的金花葵生长旺盛,全株生物量提高了 113.22%;在 2 个生长期,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显著提高,根围土壤电导率和 pH 值均下降;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微生物总量提高,土壤微生物 Shannon 多样性指数、Simpson 优势度指数和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显著改善,细菌、放线菌、细菌 / 真菌和 AM 真菌总量等提高;且 G+/G- 值低于 CK,土壤由贫瘠转向丰富。T1 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均更优于 T2 处理。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呈正相关,与 pH 和电导率呈负相关,是影响根际微环境的重要因子。链霉菌 TOR3209 与根系互作,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显著提高了植株的耐盐能力和生产性能。植物微生物联合改良盐碱地具有良好前景。
  • 张聪颖 梁娇 乔柳 孟翠丽 蒋继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致病疫霉释放的游动孢子是其侵染植物并引起病害的主要因子之一。为快速获得大量侵染力强的游动孢子,并明确拮抗菌 HT-6 对游动孢子活性的影响,首先将经黑麦培养基(RA)培养获得的致病疫霉孢子囊分别用自来水(TW)、无菌蒸馏水(SDW)、10 %V8 培养液(V8)和黑麦液体培养基(RL)处理,比较游动孢子的释放能力、侵染能力、运动能力和成膜能力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检测不同浓度 HT-6 菌液对来自 V8 的游动孢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液处理后,游动孢子释放率在 TW 中最高(46.77%),在 RL 中最低(6.16%),但来自 V8 的游动孢子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侵染能力(病情指数为 87.51)、运动能力(23.25%)和成膜能力(OD540=1.107)均为最强;以不同浓度 HT-6 菌液处理来自 V8 的游动孢子后,发现随菌液浓度升高,细菌 HT-6 对游动孢子活性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 OD600 为 1.433 浓度时游动孢子侵染块茎切片的病情指数为 23.55、运动能力为 2.97%,成膜能力被完全抑制。这些结果表明,利用 V8 制备致病疫霉游动孢子显著优于 RL、SDW 及 TW,且细菌 HT-6 可以强烈抑制游动孢子的活性。
  • 张献 张玮祎 李川敏 牛树启 臧卫平 徐大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定强启动子可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代谢工程育种及重组蛋白生产提供高效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但谷氨酸棒杆菌内源性强启动子的鉴定鲜有报道。本试验进行谷氨酸棒杆菌 ATCC13032 菌株细胞全蛋白二维电泳并对高表达蛋白质斑点进行质谱分析,选取分子量大小约为 30 kDa、等电点约为 4.6 的斑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对应蛋白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子预测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 Cgl0864 基因启动子 P0864 转录活性强。将强启动子 Ptac-M 和启动子 P0864 分别插入启动子探测载体 pDXW-11,转 化 ATCC13032 菌株感受态细胞,获得工程菌株 C. glutamicum/pDXW-11-Ptac-M 和 C. glutamicum/pDXW11-P0864。 氯 霉 素 耐 受 性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菌 株 C. glutamicum/pDXW-11-Ptac-M 和 C. glutamicum/ pDXW11-P0864 的氯霉素耐受性分别为 30 和 40 μg/mL;报告蛋白 CAT 氯霉素酰基转移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C. glutamicum/pDXW-11-Ptac-M 和 C. glutamicum/pDXW-11-P0864 菌株细胞抽提物上清液 CAT 蛋白氯霉素酰基转移酶比活力分别为 4.50 和 6.12 U/mg;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 cat 转录水平的荧光定量 PCR 试验检测结果显示, cat 基因在启动子 P0864 的控制下,其转录水平是在 Ptac-M 控制下转录水平的 1.84 倍。以上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 Cgl0864 基因启动子 P0864 是强启动子。
  • 王菲 杨毅清 武文月 崔钟池 王海燕 刘大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类甜蛋白基因 TaTLP1,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筛选与 TaTLP1 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拟通过 Gateway 定向克隆技术构建带有 GFP 标签的重组载体 TaTLP1-pEarleyGate103,在烟草中完成异源表达。利用 GFP-Trap 技术获得与 TaTLP1 互作的蛋白,质谱分析明确其种类。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 TaTLP1 表达情况,以 GFP 抗体检测,膜上曝光结果显示,在约 44 kD 处出现条带,证明 TaTLP1 蛋白在烟草中成功表达;质谱分析 GFP-Trap 获得的洗脱蛋白,表明获得的候选互作蛋白中定位于胞外的病程相关蛋白 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 PR1)、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transfer protein, nsLTPs)等可能与 TaTLP1 存在互作。该试验为探索 TaTLP1 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Lr19 的防御反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于璐 白华 庞茜 朱岩 张康 邢继红 董金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ZmHDA101 是 玉 米 去 乙 酰 转 移 酶 家 族 的 重 要 成 员 之 一, 其 作 用 的 分 子 机 制 尚 未 明 确。 为 了 明 确 ZmHDA101 与 TPL/TPRs 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利用 Gateway 技术,构建了 ZmHDA101、TPL/TPRs 的酵母双杂交载体 AD/BD-ZmHDA101、AD/BD-AtTPL、AD/BD-AtTPR1、AD/BD-AtTPR2、AD/BD-AtTPR3 和 AD/BD-AtTPR4;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了 ZmHDA101 与 TPL/TPRs 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发现,共同转化了 ZmHDA101 与 TPL/TPRs 组合的酵母均能在 -Leu/-Trp、-Leu/-Trp/-His 和 -Leu/-Trp/-His+3-AT 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转化了对照组合的酵母不能在 -Leu/-Trp/-His 或 -Leu/-Trp/-His+3-AT 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表明 ZmHDA101 与 AtTPL、AtTPR1、AtTPR2、AtTPR3 和 AtTPR4 在酵母细胞中均能够直接互作。研究结果为阐明 ZmHDA101 在玉米生长发育和抵抗生物 / 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袁广富 肖娜 刘立辉 陈少杰 王晶 韩磊 范京惠 左玉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目前河北地区流行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生物学特征及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从河北某地采集仔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病料处理后在 PK-15 细胞上进行盲传,通过 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验证,成功分离出 1 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命名为 HB-FP 株。对 HB-FP 株 S 基因进行 RT-PCR 扩增,获得的分离株 S 全基因与国内外 TGEV 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B-FP 株 S 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4.9% ~ 98.8%,编码氨基酸同源性为 65% ~ 98%,与我国的 TGEV JS2012(KT696544)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由进化树分析表明,HB-FP株除与英国TGEV株(AF104420) 不在一个分支上外,与其他参考毒株都在同一分支上,中国的 TGEV JS2012(KT696544) 株、美国的 TOY56- 165(M94103)株、韩国的 TGEV(AF298211)株与分离株 HB-FP 株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相比在 S 蛋白的抗原表位区有 7 处点突变,这种抗原位点的突变对 TGEV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成功从河北省分离鉴定得到 1 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该地区 TGEV 防控及候选疫苗毒株的筛选提供了物质基础。
  • 陈海清,于? 凡,王红静,张先舟,亢春雨,马? 雯,檀建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在线预测软件 PoPMuSiC-2.1 对粘质沙雷氏菌菌株 L1 的脂肪酶(lipA)每个氨基酸突变后的去折叠自由能变化(ΔΔG)进行预测、筛选,用重叠延伸 PCR 法构建了 2 个脂肪酶突变体 lipA-Asn86Glu、lipAAsn132Lys。经大肠杆菌表达和酶蛋白纯化后,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表征。2 个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 pH 值为 8。与野生型相比,lipA-Asn86Glu 的比酶活提高了 8%,lipA-Asn132Lys 的比酶活比野生型降低了 19%;lipA-Asn86Glu 在 50 ℃下酶的半衰期与野生型相似,Km 和 Kcat 值有所下降,而 lipAAsn132Lys 的 50 ℃时半衰期、Km 和 Kcat 都明显降低。上述结果为通过理性设计突变位点对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酶活力或热稳定性,提供了借鉴和途径。
  • 王哲 夏辉 袁浩 陈竞尧 柴景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与土壤水分之间联系密切,尤其是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为揭示河北省地下水浅埋区冬小麦田 2 m 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及氮磷分布情况,以安新县白洋淀周边冬小麦种植农田为例,于 2015—2017 年两季冬小麦种植期开展定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民传统田间管理下,两季冬小麦种植期土壤含水率均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加趋势,80 cm 土层后土壤含水率基本维持在 26% 左右;两季土壤硝态氮 140 cm 土层深度以上硝态氮累积多,140 cm 土层深度以下两季硝态氮含量趋近值具有差异性,施肥导致 2 m 土层范围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残留的硝态氮累积多,淋溶风险大;两季土壤铵态氮变化具有一致性,大致都稳定在 0.7 mg/kg 左右;两季土壤有效磷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大致分布在 4 mg/kg 左右,两季冬小麦种植期表土层铵态氮及有效磷降幅最大,主要受施肥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可为提高地下水浅埋区冬小麦种植农田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也可避免因过量施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及地下水污染。
  • 刘园园,程伍群,薄秋宇,郑笑天,庞立军,孙? 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白洋淀生态现状,2018 年调查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演变及影响因素,构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耐污性较强的生物在优势物种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多、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此现象与淀区水量、水质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白洋淀湿地健康等级为亚健康状态,其中生境指标的健康状况较差。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郑一宁,张? 蕾,吴鑫淼,郄志红,胡艾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阜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 1980、2005、2010 年 3 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阜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构建适用于阜平流域的 SWAT 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0 年林地和草地是阜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共占流域面积 90% 以上, 1980—2005 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明显,2005—2010 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转换为林地,转换面积为 1 007.55 km2 ;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 10 个敏感参数,在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期,R2 和 Ens 均大于 0.80,说明 SWAT 模型能够较好地对阜平流域径流进行模拟;与 2005 年土地利用情景相比,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年均径流量减少 0.44 亿m3 /s,变化主要集中在 7—9 月,子流域 1、11 变化较大,主要位于流域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
  • 陶? 佳,王? 芳,沈红岩,高? 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草药显微图像的识别。将 RGB 图像转换为 HSV 图像,以 HSV 直方图对目标图像颜色特征进行提取;在传统局部二值模式中引入支持旋转不变特征的算子,并以均匀模式来描述目标图像的纹理,从而有效降低特征的维数;针对传统局部二值模式未考虑邻域像素分布特点而影响了纹理特征提取效果的不足,为其加入邻域点灰度值间的关系,对所有的相邻像素进行二值化;以 Chi 平方统计法对直方图进行相似性度量;为克服传统 K 近邻法的多优解问题,引入最短距离模式对最优解进行提取;最后通过优化算法来验证其集体性能,过程中结合训练集与测试集,证实优化算法的识别效果更佳。
  • 樊? 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成熟期枣裂果的产生,解决枣裂果喷膜防治中液体膜的喷施问题。本研究从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和提高雾滴速度 2 个方面,改进设计了 1 种适用于液体膜喷施的两通道离心式气液两相雾化喷嘴,并应用 Fluent 软件对喷嘴在不同气体进口速度、喷嘴孔径、喷嘴终端形状条件下的喷雾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显示,该喷嘴所采用的切向离心通道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气体速度,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促使雾滴 2 次雾化,在细化雾滴的同时,能提高雾滴速度,利于对靶喷施。该种喷嘴雾化效果良好,适用于液体膜的喷施,对枣裂果的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冯晓爽 任军 刘燕 赵胜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弯曲应力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快速碳化试验为依据,探讨弯曲应力水平和粉煤灰掺量对构件碳化损伤的影响,建立两者对钢混构件碳化速度的影响公式。以此为基础,引入粉煤灰掺量、弯曲应力水平影响因子,完善弯曲应力下混凝土碳化模型方程,利用 ANSYS 软件对受弯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碳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中混凝土碳化规律相符,证明该方法的科学性,并寻找出碳化深度和锋面 CO2 浓度关系式,为混凝土碳化数值分析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 王永 李义广 冯晓爽 李慧慧 何洪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砌体结构的加固是 1 个较难的多指标决策问题,为科学准确地选择出最佳砌体结构加固方案,引入了组合赋权—TOPSIS 法理论进行分析。笔者在建立了 1 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 G1 法计算得到的值与熵值法计算得到的值通过组合公式得出 1 个权重值,计算得出各个方案的欧式距离以及关联度,最终计算出各个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并根据相对贴近度值的大小来推断各方案的好坏程度。本试验以河北农业大学水利楼为例阐述了组合赋权—TOPSIS 法解决砌体结构加固方案的计算过程,最终证实组合赋权—TOPSIS 法可在砌体结构加固方案优选过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