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7-15
      

  • 全选
    |
  • 刘文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是典型的湿地植被之一,淹水的生长环境使水稻积累砷的能力强于其他谷类作物,对稻米的安全性
    构成威胁。淹水稻田土壤溶液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为亚砷酸,其与硅酸为化学类似物,亚砷酸可通过根细胞膜
    上硅酸的转运通道被吸收,因此,外源添加硅可以降低水稻对砷的吸收、累积以及稻米中砷的健康风险。本文
    从土壤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硅对土壤中砷环境行为的影响,水稻对砷的吸收与转运,外源硅对水稻吸收
    及累积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 张孝林,占继敏,王丽,吴子温,吴鹏冲,范锦胜,张凤云,路运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600 份不同血缘的玉米自交系茎秆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茎秆中酸性洗涤纤维(ADF)、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CEL)、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
    等6 个品质性状及与倒伏相关的3 个性状茎秆茎粗(SD)、穿刺强度(RPR)、抗弯折能力(S)进行了测定
    与分析,并对细胞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 个与茎秆资源化利用相关的性状ADF、
    NDF、CEL、ADL、HCEL 及IVDMD 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IVDMD 的变化范围最大为12.04% ~ 58.77%,
    ADL 的变化范围最小为1.06% ~ 6.93%。IVDMD 与其他5 个品质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NDF 和ADL 对IVDMD 的影响较大,二者合计可以解释56.18% 的表型变异,茎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茎
    秆消化率的影响较小。与倒伏相关的3 个性状茎粗、抗弯折能力及穿刺强度经测定发现,倒伏率与茎粗、抗弯
    折能力及穿刺强度均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抗弯折能力变幅、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分别为15.10% ~ 93.80% 和
    29.3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弯折能力对倒伏率的贡献达到极显著水平,抗弯折能力可以解释25%的表型变异。
    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品质性状差异显著的自交系茎秆,其细胞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本研究为玉米茎秆饲料化、
    能源化及抗倒伏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 刘晓伟1,宋一蕾1,李珊珊2,张树华3,杨学举3,王殿武1,赵勇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小麦自身的耐钾潜力,使其适应缺钾的环境,以河北省20 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小麦苗期水
    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低钾胁迫对冬小麦元素累积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氮、
    磷、钾、铁、锰、铜、锌含量及单株累积量与正常钾相比呈降低趋势,其中钾素的地上部、根部含量及植株钾
    素积量变化最大,分别为217.80%、147.20%、233.41%;地上部和根部钙、镁、钠含量呈升高趋势,分别上升了
    32.92%、57.88%,19.72%、31.25%,34.07%、31.96%,单株累积量则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叶片SOD、POD、CAT
    活性及MDA 含量分别上升了16.40%、30.37%、19.87%、44.45%;各形态指标(叶长、叶宽、叶面积、株高、总
    根长、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及干重与正常钾相比均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则升高了9.92%。
  • 罗庆华,张 余,黄小燕,黄凯丰,陈庆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荞品种‘丰甜1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有机肥和无机肥3 个处理,研究了肥料处理
    对连作甜荞根际土壤养分、根际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有机酸、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最终产量形成的影响。结
    果表明:连作甜荞根际土壤养分和根系分泌有机酸以有机肥处理时最高,对照最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连作甜荞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有机肥处理时最大,对照最小,根系平均直径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以及自生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以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2 个肥
    料处理,对照处理最低,而真菌则以对照处理最高,有机肥处理最低;连作甜荞的株高等农艺性状及单株粒数、单
    株粒重、百粒重等产量形成指标均以有机肥处理时最大,对照处理时最小;有机肥和无机肥处理分别能提高连作甜
    荞产量2.10 和1.74 倍。表明肥料处理能缓解甜荞的连作伤害,以有机肥处理表现更为明显。
  • 张雅晰,李 鑫,屈新月,唐志菲,魏佳兴,冯英伟,孙鑫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cDNA 为模板,利用PCR 扩增ZjHSP19.5 基因,并插入到PGEM-T
    Easy Vector 上构建成克隆载体ZjHSP19.5-T。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 分别对克隆载体ZjHSP19.5-T 和植物表达
    载体PZH01 进行单酶切,得到目的基因和线性质粒。在T4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将两者进行定向连接,经琼脂糖
    凝胶电泳检测、酶切鉴定,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ZjHSP19.5。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ZjHSP19.5
    转化至匍匐翦股颖,为进一步研究ZjHSP19.5 的功能和培育匍匐翦股颖抗热新品系打下基础。
  • 张晓雅,李学然,薛江芝,王小敏,刘玉卫,谷守芹,董金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SLT2 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 技术分析了
    StSLT2 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StSLT2 基因DNA 全长为5 842 bp,cDNA 全长
    为3 105 bp,包含13 个外显子和12 个内含子,编码1 034 个氨基酸;该蛋白包含S_TKc 保守结构域,在该区
    域内包含1 个典型的MAPK 蛋白激活域(TEY);对该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与玉米小斑病菌
    (Bipolaris maydis) 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 的SLT2 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最近;对其表达模式分析
    发现,该基因在菌丝、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钉等5 个时期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分生孢子发育
    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芽管形成时期表达水平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该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的发育有重
    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不仅明确了玉米大斑病菌StSLT2 的结构及其表达模式,也为揭示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马璐璐1,闫翠梅1,冯彩莲1,王芳芳1,王丽1,齐永志1,甄文超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供试菌株,通过接
    种麦粒接菌体测定了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茎基腐病发病情况,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玉米秸秆腐解产生的邻羟
    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4- 羟基-3v 甲氧基苯甲酸和3,5- 二甲氧基-4- 羟基苯甲酸等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
    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产孢能力及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地块茎基腐病明显重于秸秆
    未还田地块,2016—2018 年连续2 年秸秆还田病情指数与同年度秸秆未还田相比分别提高47.8% ~ 123.1% 和
    57.9% ~ 250.0%,发病率分别提高18.3% ~ 98.0% 和32.5% ~ 127.7%。4- 羟基-3- 甲氧基苯甲酸对假禾谷镰
    刀菌4 项指标均表现抑制作用;其余3 种物质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对芽
    管伸长促进作用最明显,促进率最高达105.3%。邻羟基苯甲酸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能力促进作用均最
    显著,促进率最高分别达13.4%、10.7% 和49.5%。不同浓度4- 羟基-3- 甲氧基苯甲酸对茎基腐病发生均表现
    抑制作用;其余3 种化学物质处理对病情指数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其中,1.0 mg/L 3,5- 二甲氧基-4-
    羟基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处理病情指数均最高,达58.5。
  • 杨冬臣,王佳颖,李 静,杨一洲,张金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刺果瓜作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本研究根据已报
    道的刺果瓜发生坐标信息,利用MaxEnt 生态位模型研究了刺果瓜的发生与气候信息和生物气候因子之间的关
    系,并预测了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结果显示,以生物气候因子为环境变量所得模型精度较高(AUCTest date/
    AUCTraining date=1.06),在所有可能影响刺果瓜发生环境因子中,与温度有关的环境因子占83.9%,与降雨量有
    关的环境因子占16.0%,表明刺果瓜的发生主要与温度和水分有关。刺果瓜在我国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黄淮海
    地区、环渤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及中国台湾地区、云贵高原及重庆大部分地区。该研究结果
    可为刺果瓜的防控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高 凡,王夏夏,朱月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胁迫严重影响菜用大豆的结瘤固氮过程,增强高温胁迫下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能力对提高菜用大豆
    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蛭石栽培的方法,以转StP5CS 基因菜用大豆(T6)为试验材料,研究在35 ℃高温
    胁迫下StP5CS 基因过表达对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干鲜重及根瘤数目、
    根瘤干鲜重、单株荚数、粒数、种子重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株系(WT);转基因株系根瘤中脯氨酸、豆血红
    蛋白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T;经qRT-PCR 分析,5 个结瘤固氮关键基因(GmENOD40-1,
    GmENOD40-2, GmGS1β1, GmGS1β2 及GmLba)在转基因株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WT。结果表明,高
    温胁迫下StP5CS 基因过表达,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显著增强了菜用大豆的耐热性和结瘤固氮能力,进而提
    高了菜用大豆的产量。
  • 曹 冉,孜比布拉·司马义,斯 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北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本试验采集140 个农田土壤样本,检测其
    Cu、Zn、Ni、Cr、Pb 和Cd 等6 种重金属含量,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
    数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采用矩阵因子分析法(PMF)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乌
    鲁木齐市北郊农田土壤中所有元素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GB 15618—2018);没有样点
    重金属综合污染超越警戒限,样点主要集中于清洁水平,研究区内土壤中重金属存在较低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中
    Cu、Zn、Ni、Cr、Pb 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Cd 存在少量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且Cd 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
    献率为60%,Cd 污染必须关注;通过 PMF 模型解析出 5 个源: Pb 含量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源;Cd 含
    量主要来自于自然源;Cr 含量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源;Ni 含量主要来自于其他外来源;Cu、Zn 含量主要来自于
    农业投入品投入源。
  • 马俊杰1,钟良子1,袁胜亮2,曹鹤1,张晨星1,杨新兵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冀西北清水河
    流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纯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dhtii Mayr)× 白桦混交林、山杨
    (Populus davidiana)× 白桦混交林3 种典型白桦林型,对林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进行测定,利用分形模
    型比较其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分形维数
    介于2.388 ~ 2.563 之间,3 种白桦林型平均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2.474)>山杨× 白桦混交林(2.453)
    >华北落叶松× 白桦混交林(2.423)。(2)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3)3 种白桦林型
    林下土壤均为典型的粉砂壤土,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和黏粒分别呈极显著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极细砂
    粒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分形维数与土壤pH 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
    效磷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 白桦混交林)分形维数相比其他2 种林型较低,
    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 种白桦林型。因此,土壤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差异的指标。
  • 王丹丹,齐连芬,张庆银,李 燕,师建华,张铁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盆栽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瑞粉’番茄为试验材料,按照全生育期单株施
    肥量不同设置8 个处理(即F1:14 g、F2:18 g、F3:22 g、F4:26 g、F5:30 g、F6:34 g、F7:38 g、F8:42 g),分
    别测定番茄单果重,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等6 个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
    析和聚类分析对番茄品质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前2 个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85.275%,F4 的番茄果实品质最佳。经聚类分析后同样得到2 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2.639%。综合排
    名为F5、F4、F6、F3、F8、F2、F7、F1,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本研究认为番茄最佳的施肥量为F4(全
    生育期共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26 g,分4 次在每穗果膨大期施入,总养分含量≥ 50%,硼≥ 2‰,锌≥ 2‰,
    养分含量比例为N∶P2O5∶K2O=13∶7∶30)。
  • 胡珍珠,潘存德,陈 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新疆若羌县70 块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应用实验室化学
    分析方法测定土样酸碱度(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铁(Fe)、
    锰(Mn)、铜(Cu)、锌(Zn),根据全国第2 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和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
    分级标准将70 块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进行分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指数评价模型。结
    果表明,若羌县红枣生产园土壤AP、AK 含量较充足外,绝大多数红枣生产园OM、AN、Fe、Mn、Cu、Zn 含
    量处于低或很低状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70 块红枣生产园划分为4 个主成分,以此构建的土壤肥力指数评价
    模型表明若羌县无“高”土壤肥力生产园,而“中”“低”土壤肥力生产园各占50%,由此可见,若羌县红枣生
    产园土壤肥力普遍不高。可将优先提高土壤OM、AN 含量,维持土壤AP 和AK 含量,持续改善土壤Fe、Mn、
    Cu 和Zn 含量作为重点,从而实现土壤肥力的提高,为若羌县红枣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 田琳琳,魏佳祺,王中华,李彦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遮阴处理对玻璃苣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其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以玻璃苣为试材,设置全光照、
    30%、50%、70% 4 个不同的遮阴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荧光参数进行相关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玻璃苣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及叶绿素总量呈上升趋势,70% 遮阴条件
    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全光照处理下的1.55、1.67、1.58 倍,叶绿素a/b 呈下降趋势,70% 遮阴处理下值最小,
    与全光照处理相比下降了5.09%;而类胡萝卜素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0% 遮阴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全
    光照提高了26.67%。玻璃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暗呼吸速等均随
    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Fm/Fo、Fv/Fo、Fv/Fm 等荧光参数则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
    趋势, 30% 遮阴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对其PS Ⅱ反应中心活性来说,ABS/RC、TRo/RC 随遮阴强度的增加呈上升
    趋势,ETo/RC 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遮阴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而DIo/RC 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于30% 遮阴条件下达到最小值。综上所述,玻璃苣适宜生长在遮阴30% 的光照条件。
  • 梁静静1,李大伟1,史瑞琴1,王 颉1,郭书贤2,马艳莉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腐乳样品中产生物胺的菌株,以24 种市售腐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胺初筛培养基显色反
    应进行初筛,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其产胺能力,获得61 株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的菌株。
    选取产生物胺总量较高的20 株菌,经16S rDNA 分析,这20 株菌均为芽孢杆菌属,其中包括6 株枯草芽孢杆
    菌(Bacillus subtilis)、5 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3 株长形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2 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4 株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还分析了温度、
    氨基酸浓度、NaCl 浓度、乙醇浓度、pH 值对产胺量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芽孢杆菌产胺能力的影响。结
    果表明:NaCl 浓度8% 和乙醇浓度10% 对生物胺的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腐乳生产中,能有效控制
    腐乳中生物胺的含量。
  • 张 霞1,宋 雪1,王 配1,王淑燕1,霍海龙2,潘伟荣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胞苷磷酸-N- 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CMAH)在免疫应答、炎症及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
    期发现其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颌下腺、脾脏和舌下腺中高表达,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提示该基因
    可能在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前期已成功扩增并且确定的编码区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
    物并进行克隆,酶切连接法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猪肾上皮细胞系PK15,通过倒置荧光显微
    镜检测蛋白表达情况。获得BMI CMAH 基因的包含有酶切位点的CDS 序列1 746 bp,并且成功构建真核表达
    载体pEGFP-C1-CMAH。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PK15 细胞的细胞质中,部分细胞核中也有表达。
    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王 岩,张建楼,赵轶男,王晓敏,王 猛,李笑然,仲 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犬细小病毒(CPV)引起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用CPV 感染MDCK 细胞,感染后通过台
    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用Annexin V-FITC/PI 法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情况,用试剂盒检测
    Caspase-3 活性,分析CPV 诱导细胞的凋亡。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和ROS 的产生探讨其分
    子机制。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CPV 可明显降低MDCK 细胞存活率,促进磷脂酰丝氨酸
    外翻,增强Caspase-3 活性,表明CPV 可引起细胞凋亡。同时还发现CPV 可明显提高细胞内ROS 的水平,引
    起线粒体的损伤,这可能是CPV 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基础。由此可见,CPV 诱导MDCK 细胞凋亡与CPV
    增加细胞ROS 的产生和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 崔冰艳,解勇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强采摘机械手的稳定性、对中性及增大机械手的运动空间,提出1 种3-DOF 混联采摘机械手机构,
    对其进行工作空间分析,基于工作空间优化设计出1 种高效的可用于农业采摘的小型机械手。根据农业采摘需
    求选定采摘机械手的机构类型并决定其结构,推导采摘机械手的位置正反解,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求解机械手的
    工作空间并绘制其工作空间的三维点云图;分析关键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找出参数的最佳值从而优化工作
    空间。考虑到采摘过程中避免农作物损坏并加快采摘效率,设计了采摘收集一体式的小型果蔬采摘机械手,并
    使用Creo 软件建立了采摘机械手的三维模型。该采摘机械手具有适当的工作空间,可以提高小型果蔬采摘效率。
  • 王 安1,马跃进1,赵建国1,李建昌1,郝建军1,马志凯1,马四龙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功耗高的问题,基于滑切理论设计了1 种具有凸圆弧形滑切刃的深松铲尖,建立
    了深松作业过程中,铲尖上表面滑切刃与土壤的切削模型,分析了刀片受力情况,并依据滑切产生因素,推导
    出刀片刃口曲线表达式。田间试验表明:拖拉机前进速度为4.1 km/h,深松铲耕作深度为250 mm 时,凸圆弧
    形滑切刃深松铲牵引阻力较国标深松铲的牵引阻力平均下降12.08%,达到了降低深松作业阻力的目的。
  • 李 欢,高 亮,张 梦,蔡振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精准配肥的目的,通过增设螺纹混肥结构,设计了1 种改进型文丘里施肥器,优化了文丘里
    喉部直径和进口直径的收缩比。根据正压供肥(以供肥泵作为动力来源)的工况条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
    法,利用FLUENT 以及CFDPOST 2 种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收缩比为1/2 情况下,喉部压强接
    近0 Mpa;在此条件下,螺纹条数为3 条、螺纹占比为1/2、螺纹高度为15 mm 时,施肥器出口流速与进口流
    速之比为13.4,紊流压力极值可达到-0.844 Mpa。通过实验建立了施肥器的数学模型,验证喉部压强范围为
    0.069 ~ 0.08 Mpa,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与普通文丘里施肥器对比,改进型文丘里施肥器压强损失小。
  • 刘兴旺,李 晶,张凤双,高盼盼,邱小秦,勾俊芳,马晶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化学除氯技术(ECE)是修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1 种有效方法。通过对电化学除氯过程中钢筋混凝
    土中氯离子传输机理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电化学除氯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可嵌入
    式氯离子探针和化学滴定分析方法,对ECE 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同深度处的氯离子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不
    同水灰比混凝土在不同电流密度情况下的ECE 效果。结果表明,在有电场作用的情况下,水灰比对氯离子渗透
    的影响很小,高电流密度可以导致高氯离子萃取效果;ECE 开始时,混凝土最外层的自由氯离子含量最先开始
    下降,当混凝土内氯离子含量下降到一定值时,最内层氯离子也开始发生迁移。另外,对ECE 过程中氯化物的
    分解反应做了分析。
  • 赵虎强,杜喜凯,王元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4 根钢管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偏压短柱静力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替代率、膨胀剂掺量、含钢率和偏心
    距对钢管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偏压短柱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偏压试件的破坏形态、弯矩—曲率曲线、荷载—应
    变曲线、承载力、延性系数和耗能系数等数据, 分析了各因素对偏压试件承载力、延性系数和耗能系数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增加含钢率可以增大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及耗能系数。掺加一定量的膨胀剂会使得试件极
    限承载力提高,延性系数和耗能系数降低。而增加再生骨料替代率会使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降低,延性系数有提
    高趋势,耗能系数提高。增加偏心距,极限承载力降低。
  • 李伟民1,2,王 印1,冯晓阳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冻融作用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不同含气量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对冻融后混
    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分析,采用质量损失与动弹性模量变化为抗冻指标对混凝土冻融循环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引气剂的掺入可改善混凝土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抗冻性能。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的质量与动弹性
    模量均有所下降,掺有引气剂的混凝土下降幅度较小,质量与动弹性模量下降幅度随含气量增大而减小。通过
    研究引气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发现含气量越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越明显。从质量损失、动弹
    性模量变化与抗压强度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使混凝土具有较好抗冻性能与较好力学性能的最佳含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