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15
      

  • 全选
    |
  • 王 玉1,王玲莉2,王 平3,臧新伟4,房娜娜2,孙志梅1,石元亮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聚合氨基酸类肥料增效剂PAA)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NPK(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添加20%机械活化磷的NPK1、添加30%机械活化磷的NPK2、添加NAM 的NPK3以及添加PAA的NPK4,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了7.52%,10.59%,6.78%和 14.54%,产量也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尤以NPK3增产效应最为明显,提高了11.83%。此外,养分增效剂的添加还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没有使用增效剂的NPK处理相比,4个处理植株的氮累积量分别提高了6.94%,6.54%,2.82%和9.71%;磷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0.15%,14.23%,9.18%和14.12%;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3.08%,24.42%,20.22%和34.45%。氮肥利用率以NPK4最高,达42.4%,磷肥利用率以NPK2最高,为25.0%;氮肥和磷肥的农学效率和收获指数则均以NPK3最高。此结果说明,在生产实践中,PAA的添加更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对氮的吸收累积;30%机械活化磷的添加更有利于磷养分的活化,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而NAM 施用后的增产效果最为突出,更有利于养分向籽粒中转移,提高养分的生产效率。
  • 王 瑾,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宋亚辉,郝军会,张朋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析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系)的遗传构成并分析其遗传差异,对4个高油酸姊妹系及其亲本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品质检测和SSR标记检测。结果表明:高油酸品种(系)在荚果产量、籽仁产量、百果重和百仁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均与母本‘冀花6号’相当并优于父本‘开选01-6’,姊妹系获得了来源于‘开选01- 6’的高油酸优良基因片段。其中,‘冀花13号’单株结果数最多,荚果较小,出仁率高。‘冀0607-5’植株相对矮小。SSR标记分析表明,双亲对4个高油酸姊妹系的遗传贡献为46.15%~53.84%。6个多态性标记中,分别有1~5个标记可用来进行两两品种(系)的区分。seq5D05-340和seq15C12-500为‘冀花13号’特异遗传位点; AS1RN9C02-c-386和IPAHM103-190分别为‘冀花16号’和‘冀0607-5’特异遗传位点。遗传距离分析表明, ‘冀花19号’和‘冀0607-5’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冀花13号’与‘冀0607-5’遗传差异最大。以上结果为分析花生高油酸品种(系)的遗传构成及鉴别品种的真实性奠定基础。
  • 魏珊珊1,李龙江2,李迎春3,王艳群1,刘淑桥4,舒晓晓1,彭正萍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量施用氮肥增加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监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寻求合理的氮素减排措施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设置3个不同梯度喷涂吡啶尿素水平(N1-3)及不施氮肥(N0),在夏玉米和冬小麦生长期间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研究土壤CO2、CH4 和N2O的排放特征,定量评价不同用量喷涂吡啶尿素的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不同喷涂吡啶尿素用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玉米和小麦季土壤CO2 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排放规律。CO2 平均排放通量小麦季明显低于玉米季,而CO2 累积排放量小麦季则高于玉米季;各施氮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基肥和追肥后均出现显著的N2O排放峰。整个轮作季,随喷涂吡啶尿素用量的增加,土壤对大气CH4 的交换通量有所降低,而土壤排放CO2 和N2O的量有所增加。CO2 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对轮作系统总GWP贡献最大,而CH4 很小。玉米和小麦季各喷涂吡啶尿素处理的总GWP均高于对照;玉米季各处理的净GWP均为正值,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源;而小麦季各处理的净GWP均为负值,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汇。说明玉米/小麦轮作体系的综合增温潜势随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减施氮肥可以有效降低大气增温效应。
  • 何 玲1,2,李 超3,贾启建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定量研究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论文以河北省黄骅市滨海土地为研究对象,借助RS、GPS和GIS现代信息技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及303个样点调查数据,提出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估算方法。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价值分为生物多样性价值Ⅰ和生物多样性价值Ⅱ,生物多样性价值Ⅰ用NDVI指数反映植被覆盖与分布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Ⅱ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物种种数价值,总价值由耕地、建设用地、园地、其他土地、盐碱地、湿地、水域、盐田到草地逐渐降低,经市场法和意愿法检验,结果可信。
  • 王 坤,解琳琳,成 斌,贺学礼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AM 真菌遗传多样性以及环境对AM 真菌遗传特征的影响,为AM 真菌形态学分类提供依据,选取内蒙古地区乌海、阿拉善、磴口、乌拉特后旗等4个样地,结合孢子形态鉴定和分子克隆方法研究了样地间AM 真菌分子特征及其差异性,并比较了荒漠、农田、人工繁育和森林等4种不同生态系统中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遗传距离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条件下,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同种AM 真菌种内遗传变异小,4个样地共有的AM 真菌遗传相似度较高。内蒙古荒漠系统F.mosseae 遗传距离显著小于其他生态环境F.mosseae的遗传距离,环境差异能够影响AM 真菌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F.mosseae与管柄囊霉属更为近缘,同意将其归入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
  • 王 倩,张 岱,赵冬梅,杨志辉,朱杰华,张维宏,杨军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本试验依据GenBank 中链格孢属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ptAsQ-F(5′-TTTGCAATGGCAATCAGCG- 3′)/ptAs-R(5′-CCCGCAAG-GGGAGACAAA-3′),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引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试验表明,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1%,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利用该定量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潜伏侵染于叶片和土壤中的早疫病菌。该方法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发病的动态监测以及指导高效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 焦 蕊,许长新,于丽辰,乔广玉,贺丽敏,李立涛,刘金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olbachia 是一种共生菌,可在多种叶螨寄主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及适合度改变,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为了明确感染Wolbachia 对山楂叶螨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生命表法系统观察了山楂叶螨感染种群和未感染种群的生物学,分析感染Wolbachia 对其生殖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种群产卵前期比未感染种群延长了约0.69d,产卵量降低了16.84%,而对其性比没有显著影响。感染种群在25℃从卵发育到成螨平均需要(14.21±0.11)d,比未感染种群(13.25±0.08)d延长了将近1d。感染种群数量增长1倍, 需要的时间为5.7346d,未感染种群仅需要5.1322d;感染种群平均每经过1d增长为原数量的1.1285倍,未感染种群则为原数量的1.1446倍。表明感染Wolbachia 的山楂叶螨种群生殖力下降,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延长,种群发展速率下降。
  • 瓮巧云1,2,黄聪聪1,赵亚婷1,姜婷婷1,周 帆1,邢继红1,董金皋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拟南芥抗灰霉病相关基因 AtSEC14 的功能,本试验构建了AtSEC14 基因的反义RNA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拟南芥野生型Col-0中;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在转基因株系中未检测到AtSEC14 基因的表达,说明该基因反义 RNA载体的转入能特异影响AtSEC14 基因的表达,表明试验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是AtSEC14 基因的反义 RNA转基因植株。对所获得的反义RNA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发现反义RNA转基因植株对灰葡萄孢的敏感性增强,表明AtSEC14 基因在拟南芥抗灰葡萄孢过程中起正调控的作用。
  • 王 菲,张艳俊,梁 芳,张家瑞,王海燕,刘大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成功克隆得到3 个病程相关蛋白PR1、PR2 和PR5 的序列,分别命名为 TcLr19PR1、TcLr19PR2 和TaLr19TLP1。将这3个基因分别连接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上,并转化到感受态菌株Y2HGold中,检测其毒性和自激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包含目的基因的诱饵重组载体 pGBKT-7-TcLr19PR1、pGBKT-7-TcLr19PR2和pGBKT-7-TaLr19TLP1;将转化产物涂布于SD/-Trp/X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出现阳性克隆;毒性检测中,将3个诱饵重组载体与空载体在SD/-Trp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诱饵无毒性;自激活检测试验中,重组载体无法在二缺、三缺和四缺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证明诱饵无自激活性。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的3个诱饵重组载体可用于3个PR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 魏东东,常曼曼,阴芳冉,于宏伟,郭润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红树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株,对自制红树莓发酵饮料进行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共得到酵母菌5株,产酸菌1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5株酵母菌中F211 和S1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Z3和P21是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B31为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产酸菌RS1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研究结果将为红树莓酵素发酵剂的制备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
  • 李 程,张 姣1,李文欣1,张雪梅2,李迎超3,顾玉红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海尔特兹’未生根和生根两个时期的组培苗为材料,对其各个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尔特兹’组培苗的SOD活性在19.71~28.17U/g, 未生根组培苗-茎的SOD活性最高,为28.17U/g,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CAT活性在11.39~76.40U/g之间,生根组培苗—叶的CAT活性最大,为76.40U/g•min,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OD活性在19.03~92.12 U/g•min之间,未生根组培苗-茎的POD活性最高,为92.12U/g•min,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OD活性与 CAT活性呈负相关,未生根、生根组培苗均为茎的抗氧化酶活性>叶>根,未生根组培苗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生根组培苗。‘海尔特兹’红树莓组培苗总酚含量在0.076~1.907mg/g FW 之间,DPPH 清除率在68.6%~ 93.4%之间,未生根组培苗-叶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907mg/g FW,DPPH 清除率为93.4%,叶的DPPH 清除率>茎>根,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正相关,未生根的组培苗的总酚含量及DPPH 清除率高于生根组培苗。
  • 李 丹1,刘艳萌2,张学英1,曹洪波1,陈海江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佳俊’是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桃新品系,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为探讨不同品种 (系)桃果实间糖分积累差异及其与蔗糖代谢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保佳俊‘和‘大久保’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后期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桃果实中可溶性糖分积累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桃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 山梨醇含量最低;‘保佳俊’果实的4种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均极显著高于‘大久保’。在果实成熟期,‘保佳俊’的SS、SPS、AI、NI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久保’。相关性分析表明,‘保佳俊’果实蔗糖含量与SS 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AI、NI酶活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久保’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2个品种间酶活性差异可能是‘保佳俊’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的主要原因。
  • 柯晓静1,贺怡琼1,于宏伟1,郭润芳1,史宝胜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天然抑菌剂,对野生酸浆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酸浆根茎叶和宿萼两种不同提取物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酸浆根茎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h、料液比1∶ 30;酸浆宿萼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30;在最优条件下,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最强。
  • 张玉娜1,管押琴2,巩峻豪2,王永章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质元素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指标的物质基础。通过收集和测定苹果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研究了胶东半岛富士苹果叶营养元素标准值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富士苹果叶片N、P、K、 Ca、Mg和Cu 6种矿质元素的分布分别遵从N~N(24.624,2.412)、P~N(2.03,0.452)、K~N(14.95,3.682)、 Ca~N(16.11,5.122)、Mg~N (4.12,1.022)和Cu~N(72.84,38.402)的正态分布,其余4种元素B、Fe、Mn、 Zn呈近似χ2 偏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6种元素,采用4点5级的概率分级方法,依次划分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组数据相对应的分布范围。对于偏态分布的4种元素,参照国内外叶营养标准值,通过概率分级进行校正,使缺乏和过高的叶样占总样的10%左右,低值和高值的叶样占总样的20%左右,正常值范围的叶样占总样的40%左右。据此制定出胶东半岛富士苹果叶营养元素的标准值范围:N 23.36~25.88g/kg,P 1.79~2.27g/kg,K 13.02~16.88g/kg,Ca 13.42~18.80g/kg,Mg 3.58~4.66g/kg,Cu 52.67~93.01mg/ kg,Fe 121~150mg/kg,B 27~35mg/kg,Mn 161~300mg/kg,Zn 23~28mg/kg。与国内其它地区标准值相比,胶东半岛富士苹果的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表现出Cu和Mn偏高,Ca、Fe、Zn偏低,N、P、K、Mg和B表现较为相似。
  • 张 晶,郭 璐,赵兴然,张 群,王向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倍他米松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采用Agilent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30℃。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2μg/kg和0.502μg/kg。倍他米松在0.5~3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选取5种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倍他米松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2.73%~93.06%之间,精密度RSD 为3.78%(n=6)。本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倍他米松残留的检测。
  • 佟 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区域森林的结构与演替过程,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以燕山山地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主要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林分的树种多样,胡桃楸、黄檗、蒙古栎、春榆、白蜡、糠椴、五角枫等7个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适应环境能力强,今后可在本区造林中选择应用。胡桃楸和黄檗在中、下坡位占有较高重要值,紫椴在中、上坡位占有较高重要值,应是其适宜生长的坡位条件。调查林分中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生态位相似程度较高的树种主要集中于处于中、上坡位且生态位宽较高的树种,如白蜡-春榆、糠椴-春榆、蒙古栎-五角枫等,由于林分处于幼龄阶段,各树种间生态位重叠值高,潜在竟争强度较高。
  • 王 丹,王金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研究瓜叶菊Mlo基因的功能以及为将来获得具有广谱与持久的白粉菌抗性瓜叶菊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以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 B.Nord)‘大花’为试验材料,克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保守片段,构建了瓜叶菊‘大花’RNAi载体;同时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瓜叶菊‘大花’进而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Mlo基因的RNAi载体质粒pTCK303-mlo-RNAi,构建了瓜叶菊 ‘大花’高频再生体系,最终确定瓜叶菊‘大花’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4mg/L+NAA 1.0mg/L+ KT 0.3mg/L+2,4-D 1.0mg/L;瓜叶菊‘大花’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1mg/L;瓜叶菊‘大花’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1,并且初步探索了瓜叶菊‘大花’ Mlo基因转化体系。
  • 冉彦立1,吴鑫淼1,郄志红1,朱永涛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渗透试验研究验证了膨润土防水毯(GCL)在水头和水温双重影响因素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其渗透系数随着影响因子的增大而减小。对渗透系数的变化情况分别做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初步假定了3种关于水头、水温2影响因子和因变量渗透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利用SPSS对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了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渗透系数变化情况的包含水温和水头2个影响因子在内的由2个幂函数分项组成的多项式模型。
  • 李雪喆,郝文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光温室生产蔬菜是我国北方越冬种植的一种重要途径,研究土墙体内部温度梯度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厚度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ANSYS软件对温室墙体进行温度场模拟,将温室蔬菜生长要求的最低温度作为指标,研究温室土墙厚度与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同时考虑墙体的承载力及稳定性要求,得出冀中地区温室梯形截面土墙的合理厚度。
  • 董 亮,王家忠,孔德刚,刘江涛,袁永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光温室卷帘机在设施农业中非常重要。传统的日光温室大棚存在中间保温覆盖材料无法被同步卷放或跑偏褶皱等缺陷。本研究针对传统日光温室卷帘机的设计缺陷,设计了一种用于日光温室中间覆盖材料自动卷放的自动接缝装置,它能使卷帘轴与自动接缝装置能够同步运行,具有可折叠性。装置中心与卷帘轴保持 1m左右的距离,能够随着卷帘机的升降轻松的打开和收起。运行时装置顶端始终与大棚表面保持150°,能够避免接缝装置与大棚表面的碰撞。试验表明,设备运行良好,收放自如,能很好解决日光温室中间覆盖材料不能够被卷放的难题,运行效率较高,卷起或铺开10m长的棉被仅需5~8min。
  • 闫 棠,郝建军,杨 欣,赵建国,李建昌,马跃进,陈丹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出一种秸秆粉碎机前置的果茎兼收自走式多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需要将割台的调整方式由托举式改为悬挂式。割台悬挂式调整机构是改型玉米收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直接影响到机组作业性能。利用AIP软件的运动仿真和有限元耦合分析功能对割台悬挂机构进行改进设计。通过运动仿真得到割台悬挂机构及割台的运动范围和运动轨迹,进而将悬挂机构运动载荷传递给油缸连接支架和割台支撑装置,通过有限元计算,得了到2个重要部分的等效应力、位移及安全系数,为玉米割台悬挂式机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样机试制和田间试验表明,改进设计的悬挂式割台调整机构在收获作业中稳定可靠,取得了预期改进效果。
  • 王雪阳,苑侗侗,苑迎春,周利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三农产生的土地流转问题形成了大规模的土地,需要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而跨区域作业问题中,带时间窗的农机调度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农机调度模型,然后设计了初始种群的2 级多段编码生成方案,提出了单个染色体指定位置交叉SCCASP(Single Chromosome Crossover At Specific Position) 的交叉算法,最后通过大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数据进行的模拟实验比较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农机调度 ASBOGA(Agricultural Schedul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和基于优先级的农机调度ASBONP(Agricultural Scheduling Based On Nearest Priority)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农田数量变化时,ASBOGA比ASBONP的平均费用降低了7.87%;当农机数量变化时,ASBOGA比ASBONP的平均费用降低了11.20%;即ASBOGA 优于ASBONP。
  • 段 瑗1,2,李春书1,闫 尧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路面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颜色与纹理特征相融合并结合模糊支持向量机的路面分类识别方法。提取路面图像的HSV颜色空间的颜色矩作为颜色特征,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纹理特征,融合路面图像的颜色特征与纹理特征,采用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支持向量特征训练,通过训练得到能尽可能多的满足每一种图像的样本数据特征的特征向量。通过实验,对比了采用传统的支持向量机与模糊支持向量机对路面分类识别的正确率。实验表明本研究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崔清杨,张 青,陈 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提出一种将孤岛划分作为网络重构子优化模块的方案。在重构过程中根据DG的类型和与主网的连通状态,将不能并网的分布式电源进行孤岛划分,最大程度恢复失电负荷,并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寻找最优恢复路径。算例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优越性。